石林移动科技铸链 人参果有了“数字身份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7:56 1

摘要:在石林县西街口镇的人参果种植基地,田间的气象监测站实时捕捉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数据,高清摄像头清晰记录果实的生长情况,远在上海、深圳的消费者只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轻松查看人参果从种植到采收的全链条信息。

在石林县西街口镇的人参果种植基地,田间的气象监测站实时捕捉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数据,高清摄像头清晰记录果实的生长情况,远在上海、深圳的消费者只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轻松查看人参果从种植到采收的全链条信息。

这个二维码就是人参果的“数字身份证”,也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石林分公司(以下简称“石林移动”)打造的石林人参果产业全周期一码溯源可视化项目(以下简称“一码溯源项目”)带来的新变化。

近日,一码溯源项目通过验收并投用,标志着石林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参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这有助于提升石林人参果产业的品质管理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破题 解特色产业“溯源难”痛点

石林县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人参果是当地的“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产业发展曾长期受制于信息不对称、质量难追溯等问题。为打破发展瓶颈,石林县联合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滇果产业发展委员会签署全产业链合作协议,由石林移动打造一码溯源项目,凭借其中的人参果产业全周期数据驾驶舱、智慧虫情测报站、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一码通”溯源体系等的强力支持,率先在西街口镇宜奈村等核心产区推进数字化种植及销售。

“项目依托中国移动乡村振兴平台与云服务能力,构建了‘种植+管护+销售’全链条数字化体系。”石林移动云产品及服务经理赵耿介绍,在种植端,人参果核心产区已部署可进行农业环境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的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空气温度和湿度、太阳辐射、降雨量、风速风向、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气象信息,并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出苗情况、田间长势、生长发育进程、病虫害发生程度等作物生长状况信息,以及播种、施肥、除草、打药等田间农事信息,通过5G、NB—loT网络数据实时传输至人参果产业全周期数据驾驶舱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为石林人参果产业科学种植构建了强大的数据库,也让智能监测网络成为果农的“千里眼”“顺风耳”。目前,石林县已在石林街道、西街口镇、圭山镇布局5个信息采集点位,后续将推广至全县。

“一码通”溯源体系则成为连接产销的关键。“每批人参果出库时,系统会记录产品来源、出库时间、产品规格等信息并生成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品质戳、地理戳、时间戳,以及检测报告、产地视频、种植记录、运送信息,既保障知情权,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赵耿介绍。

此外,项目还开发了AR数字人“人参果仙果宝”,以其生动可爱的形象,多形式展现种植知识场景,科普人参果产业发展情况和食用方法等内容。

红利落地 数字赋能结出“增收果”

一码溯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成效显著,数字化红利持续惠及农户。人参果生产效率提升尤为显著,据统计,精准土壤墒情监测与水肥管理让人参果平均产量提高12%,品质达标率超95%,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6000亩种植基地,数字化管理成了产业升级的“金钥匙”。“我们的果子自带清香,常温存放10—15天不腐坏。”公司负责人冯昆说,在今年病虫害高发期,正是依靠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系统提前监测预警,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也让人参果的产量有了保障。目前,该公司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累计带动周边人参果种植农户增收超2.3亿元。

“一码溯源项目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推动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石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志明表示,未来,石林县将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建立示范点,分“探索试点路径、调研应用场景、设计应用平台”三个阶段,打造数字乡村“石林样板”,探索具有“石林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挖掘有特色、叫得响、可推广的“石林经验”,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从田间传感器到消费者手中的溯源码,从数据监测到AR数字人,石林人参果的数字化升级,离不开石林移动的技术支撑与责任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基建者”,石林移动始终以云网技术为笔,以特色产业为纸,持续将通信优势转化为助农实效。未来,石林移动将在深化人参果产业数字化的同时,立足云南乡村实际,探索更多“科技+农业”模式,以网络信息优势数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昆滇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