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积极融入上海“毒品犯罪新质化惩防系统”建设,坚持厉行禁毒方针,着眼“刑事打击+禁毒宣传+源头治理+数智赋能”四维发力,以高质效检察履职筑牢麻精类毒品犯罪惩治与预防防线。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积极融入上海“毒品犯罪新质化惩防系统”建设,坚持厉行禁毒方针,着眼“刑事打击+禁毒宣传+源头治理+数智赋能”四维发力,以高质效检察履职筑牢麻精类毒品犯罪惩治与预防防线。
刑事打击有力度
凝聚检警合力,打击新型犯罪。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依法介入辖区首起涉依托咪酯毒品犯罪案件,围绕犯罪模式新、毒品种类新等重点引导侦查机关固定证据。“毒品犯罪新质化惩防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上线运行后,通过“办案辅助”模块智能提取涉毒案件要素,自动梳理案件关键证据链,为依法逮捕、提起公诉夯实证据基础;利用模块关联分析功能,深挖犯罪事实,追诉关联罪名。同时借助系统“知识服务”模块调取新型毒品犯罪相关司法解释、类案指导案例,辅助检察官精准适用法律。
严打网络贩毒,强化法律监督。加大“互联网+寄递物流”涉毒问题整治,协同加强寄递渠道监管,探索建立走私、贩卖麻精药品涉毒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共享、建立《公、检、邮常态化联络联动机制的意见》等协作机制,实现将医疗行业涉毒异常数据与寄递人员信息库比对碰撞,自动生成监督线索清单,及时开展检察监督,严密寄递安全常态化监管体系;反向对涉毒案件中发现的寄递企业未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制度的情况进行审视,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形式堵漏建制并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形成“发现—监督—整改—回头看”闭环。
强化政法协同,精细司法标准。积极与公安、法院加强类案研商,围绕麻精药品涉毒案件的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等疑难问题交换意见。以系统“统计观测”模块中全市同类案件裁判数据为重要参考,结合辖区案件特点,共同会签《新类型毒品案件证据审查指引与量刑细则》。
禁毒宣传有广度
深入社区、企业等发放宣传手册、展示50余种新型毒品实物模型,在寄递网点、医院等张贴海报、滚动播放原创音视频。同时利用系统“禁毒宣传”模块,根据不同场景定制宣传内容,推送至公告栏电子屏、学校智慧校园平台等终端,拓宽宣传触达范围。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定制个性化“检护青春,与法同行”法治课程,拍摄防范青少年毒品滥用短视频。通过系统“知识服务”模块整合全国及本市青少年涉麻精药品犯罪典型案例,按学段分类嵌入课程课件与短视频脚本,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和有效预防“止咳水滥用”“邮票毒品伪装”等涉毒风险。
在地方政法委指导下,结对街道开展“市级戒毒康复社区”创建、“平安杨浦禁毒文化长廊”建设。借助系统“社会治理”模块分析社区涉毒风险点,针对性制定宣传方案,如在高风险社区调配流动宣传车循环发放资料,在文化长廊设置“案例扫码看”互动区,精准吸引群众参与禁毒活动。
源头治理有深度
主动向区委政法委汇报工作,融入党委领导的禁毒综合治理新格局。联合区体育局、教育局、卫健委等成立“微光禁毒服务队”,依托“统计观测”模块确定涉毒风险区域、重点管控人员动态信息,帮助服务队精准锁定工作重点。
会同区卫健委、公安分局、法院等签订相关文件,加强协作联动,构建惩防联盟。对“处方异常”与“涉毒前科”重叠人员信息,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重点甄别研判,最大限度降低药物滥用涉毒风险,构建麻精药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特殊管理药品领取(购买)环节实名采集和处方信息汇集。结合系统“检察监督”模块智能预警功能,构建异常处方、用药监测数字模型,对监测到的风险行为向卫健委、市场监管部门推送预警信息,积极跟踪预警处置结果,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类案治理闭环,遏制麻精药物滥用涉毒。
(作者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来源:安徽淮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