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主演胡军:“演员的苦不算苦,战士的命才是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21:19 1

摘要:"要是年轻娃儿们看完这剧,能翻出爷爷的旧军装摸摸,能问一句'当年咋这么苦啊',咱这戏就算没白折腾。"胡军搓着手,眼眶突然红了。这位在荧幕上硬汉了半辈子的演员,最近为演好抗联排长鲁长山,硬是饿掉了37斤肉,蓄起乱糟糟的胡子,连门牙都涂黄了——远看活像从雪窝子里扒

"要是年轻娃儿们看完这剧,能翻出爷爷的旧军装摸摸,能问一句'当年咋这么苦啊',咱这戏就算没白折腾。"胡军搓着手,眼眶突然红了。这位在荧幕上硬汉了半辈子的演员,最近为演好抗联排长鲁长山,硬是饿掉了37斤肉,蓄起乱糟糟的胡子,连门牙都涂黄了——远看活像从雪窝子里扒拉出来的老兵痞。

您见过这样的抗联战士吗?鲁长山会跟土匪头子掰手腕套情报,会蹲在炕头跟老乡唠"这林子姓中不姓日",被冻得直跺脚时还会蹦出句"他奶奶的"。胡军拍着大腿笑:"要的就是这股子人味儿!抗联不是神仙下凡,是千千万万种地的、打猎的、走江湖的,被逼得抄起家伙干起来的普通人。"

编剧高满堂这回没写"高大全",专挑小人物下手。鲁长山带着几个歪瓜裂枣:有地主家傻儿子田小贵(陈靖可饰),偷摸藏了块糖还要被爹骂;有总想回家看媳妇的汤德远(李乃文饰),蹲在雪地里抹眼泪说"想娃了"。这些"不完美战士",恰恰戳中了胡军的心:"他们也会怕死,也会想家,可还是咬着牙往敌人的枪口上撞——这才是真英雄。"

去年9月,剧组扎进吉林白山,一待就是小半年。胡军至今记得第一天进组的震撼:松林镇的每一块木板都带着松油香,抗联密营的火炕还能睡人,连空气里的寒气都像掺了历史。"有场戏要过河,工作人员刚把石头摆好,转眼就被冲走了。"他比划着,"后来大家手拉手下水,冰碴子扎得腿生疼——可当年的战士,哪有机会穿雪地靴啊?"

最狠的是场夜戏。气温跌到零下30℃,胡军裹着破棉袄蹲在雪坑里,镜头里他冲战友喊"坚持住",镜头外牙齿直打颤。收工后工作人员塞来暖手宝,他摆摆手:"当年要是有个暖手宝,抗联能多打死十个鬼子。"这话听着像玩笑,可他眼里的血丝骗不了人——为了还原战士们"啃树皮吃雪团"的状态,整个剧组跟着饿肚子是常事。

"只要俺老山东还剩口气,就一定领着大家归队!"这句台词,胡军念了上百遍。戏里的鲁长山,带着散落的队伍穿越林海,饿得抓雪吃,冻得抱团取暖;戏外的胡军,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摔了又爬起,终于懂了什么是"归队"。"那是刻进骨子里的执念——白山黑水是我们的,林子里的鸟叫、河里的冰碴子,都是咱中国人的。"

如今《归队》开播,胡军最盼的是年轻人能"上头"。他说自己演戏就认一个理:"得对得起先烈的热血。"就像他在片场总念叨的:"咱们现在能穿着羽绒服拍戏,可当年的战士,是用命在给后人铺路啊。"

翻开中国抗战史,东北抗联的篇章最是沉重。14年,4万战士战至只剩几百人,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只有棉絮和草根。胡军说:"我们不是要歌颂苦难,是要让年轻人知道——那些扛着木棍、拿着柴刀冲向敌人的,不是数字,是和你我一样的活人。"

《归队》播了,胡军的手机总响个不停。有大学生发消息:"原来抗联不是神话,是鲁长山们用命写的故事。"他看着消息乐了,转头跟助理说:"走,吃口热乎饭去——这可比当年战士们的冻土豆强多了。"

雪还在下,白山依旧。当荧幕上的鲁长山们扛起枪走向林海,我们终于明白:所谓英雄,不过是普通人选择了不普通的事。而这份选择,值得被记住,被传承,被永远"归队"。

来源:歌唱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