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展陈着张露萍烈士的遗物——红宝石戒指(复制品)。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红宝石戒指、玉镯、粉饼盒、口红……
在贵州省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位女性烈士80年前留下的遗物
常常引来游客驻足
20世纪80年代
当地举行烈士迁墓仪式
坟墓打开时
这只红宝石戒指重见天日
在场人中
只有小说《红岩》中
“疯老头”的原型韩子栋认识
这枚戒指的主人
正是他曾经的狱友——张露萍
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展陈着张露萍烈士的遗物——红宝石戒指(复制品)。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张露萍
1921年出生于四川崇庆县(今成都崇州)
抗战爆发后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奔赴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露萍生前照片。新华社发
1939年,张露萍秘密打入国民党军统局
为了工作需要
她身穿浅咖啡色连衣裙
头戴法兰西绒帽、脚穿浅口高跟鞋……
以富家小姐身份出现在军统局电讯处
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
挫败国民党一次次的反共阴谋
1940年3月,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
张露萍等7人不幸被捕
后被转押到贵州息烽集中营
这个臭名昭著的“杀人魔窟”
先后关押了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1200余人
许多人在这里受尽酷刑,惨遭杀害
息烽集中营内的“猫洞”,是对革命人士残酷刑讯的地方,许多被杀害的人在洞内被就地掩埋。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张露萍虽身陷囹圄
但仍坚持斗争、宣传革命
她在日记中写道
“压力锁不住正义的舌,
淫威封不住自由的口,
当不平的怒火燃烧时,索性大吼”
特务们拿张露萍无可奈何
“放着小姐不当,偏当共产党”
1945年7月14日
天刚亮
监狱管理人员向她喊道
“快收拾行李,今天要送你去重庆开释”
张露萍预感凶多吉少
到行李房取出衣物后
她从中取出浅咖啡色连衣裙和红宝石戒指
又拿出一支口红
要狱友黄彤光为她化妆
狱友忐忑不安,手在颤抖
她安慰说
“不要难过
我知道我要到什么地方去
我现在心里很坦然!”
走上刑车后
她和其他六名战友紧握双手
高唱《国际歌》
特务们叫她们不准唱
但怎么也禁不住
车开至离息烽县城3公里处的快活岭
特务要他们下车
刚走不久,特务从后面开枪
其他六名战友一一倒下
张露萍腿上中弹
她转过身来朝刽子手吼道
“笨蛋!朝我的胸部开枪!”
血染红胸襟
牺牲时年仅24岁
画像:张露萍和战友们牺牲时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中共地下党员韩子栋
是小说《红岩》中“疯老头”的原型
在国民党秘密监狱中被关押14年
曾是张露萍在息烽集中营的狱友
也是幸存者
1958年,韩子栋从北京调到贵阳工作
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张露萍七烈士的坟墓
韩子栋在息烽集中营周边走了许多地方
逢人就问
“你听说过这一带
一次杀了六个男的一个女的吗?”
当他来到一片荒山上
知情人指着一大一小凸起来的两片土包
说这就是坟地的时候
韩子栋掩面饮泣起来
“张露萍
在我印象中活泼文雅、宁折不屈的张露萍
她就长埋在这里?”
1984年,当地举办七烈士迁墓仪式
从被认为是张露萍的坟墓开始破土
当坟墓打开时
底下竟有一只红彤彤的宝石戒指
众人都惊叫起来
在场者只有韩子栋认识这枚戒指
“这是党组织派张露萍打入军统时给她的信物
她爱这枚戒指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坟墓中的尸骨
脊椎骨被子弹打断,多处骨折,头颅碎裂
但红宝石戒指压在头骨下的手指上
“也许她生前最担心戒指落入敌特手中
在生命弥留之际把手有意压在脑后了”
韩子栋生前曾如此回忆
位于贵州息烽县的张露萍七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这位美丽女子
若晚出生几十年
必定是一名时尚达人
然而,出生在风雨如晦的年代
她作出勇敢选择
成为一朵铿锵绽放的玫瑰
如今,息烽县在快活岭
重建张露萍七烈士新墓
19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
刻着烈士们的英名
你若记得
她便活着
在烈火中永生
历史将永远铭记你们
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通过数字化手段介绍张露萍的遗物。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记者:李惊亚、李凡、郑明鸿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