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623年正月,河北饶阳城外,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戏码正在上演。刚在馆陶惨败的刘黑闼,身边只剩百余骑兵,他们饥寒交迫,来到他亲手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的地盘求食。
饥饿的刘黑闼在饶阳城门外犹豫不决,他不知道那个流泪请他进城的诸葛德威,正在编织一张死亡之网
公元623年正月,河北饶阳城外,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戏码正在上演。刚在馆陶惨败的刘黑闼,身边只剩百余骑兵,他们饥寒交迫,来到他亲手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的地盘求食。
诸葛德威出城迎接,泪流满面地恳请刘黑闼入城休息。刘黑闼最初坚决拒绝,这位身经百战的枭雄本能地感到不安。但在诸葛德威“涕泣固请”下,他最终放下了戒备。
正是这个决定,断送了他的性命,也提前结束了河北地区与唐王朝的对峙。
刘黑闼踏入饶阳城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已然注定。他在城旁的市场中休息进食,食物还未吃完,诸葛德威的伏兵一拥而上,将他擒获。
这位曾让大唐帝国颤抖的枭雄临刑前感叹:“我幸在家锄菜,为高雅贤辈所误至此!”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无奈与后悔。如果他当初坚持不进城,河北的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黑闼被诸葛德威擒获后,送交给了李建成,最终与弟弟刘十善一同在洺州被斩首。
他的死亡,标志着河北地区大规模反抗唐朝的结束,也成就了太子李建成的军功。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在窦建德兵败被杀后,被范愿、高雅贤等旧部推举为首领。他于公元621年七月起兵反唐,仅用半年时间,就几乎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全部地盘。
他不仅大败淮安王李神通和幽州总管罗艺的联军,还攻陷瀛州、定州、冀州等重要城池。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击败了唐朝名将李世绩(即徐世绩,也称李勣),使其“仅以身免”。
就连李世民也一度对他束手无策。公元622年三月,李世民虽然通过决洺水堰的方式击溃了刘黑闼,但没能将其彻底消灭,刘黑闼与范愿等二百余骑逃往突厥。
刘黑闼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特点——他具有极强的复苏能力。
第一次被李世民击败后,他逃往突厥,但在同年六月就借兵返回河北,掀起第二轮反抗。
他返回后,迅速攻陷定州、瀛洲等多座城池,击败唐将李道玄和李元吉,迫使李渊三次更换主帅,最终不得不派出太子李建成才将其平定。
如果刘黑闼在饶阳没有中计,他完全可以重施故技,再次逃往突厥,寻求卷土重来的机会。毕竟,他之前已经成功过一次。
刘黑闼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窦建德旧部对唐朝统治的不满。
窦建德在河北实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李渊杀害窦建德的举动,引起了许多河北人士的反感。
这种不满情绪,为刘黑闼提供了丰富的兵源和支持。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河北地区仍有不少人愿意追随他。
当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时,“其旧部亦纷纷来投”,这充分说明了他在河北地区的影响力。
如果他能逃过饶阳这一劫,这种民意基础完全可以支持他东山再起。
当时的唐王朝,在河北的统治并不稳固。李渊杀害窦建德的行为,被许多人视为“背信弃义”。
再加上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这种内斗无疑会削弱唐朝对河北的注意力。
假如刘黑闼能避开诸葛德威的陷阱,他很可能会利用唐朝的内部矛盾,在河北继续周旋。
历史或许会因此延长,但很难改变最终的结局。
刘黑闼在饶阳城外的决定,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如果他当时信任自己的直觉,坚持不进城,历史可能会有另一番景象。
他可能会再次逃往突厥,重整旗鼓,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河北战事可能会延长数年,甚至可能影响唐朝初年的政治格局,特别是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力斗争。
但是,即使刘黑闼能多坚持几年,也很难真正扭转大局。当时李唐已基本统一全国,刘黑闼缺乏强有力的外援,而河北地区在经过长期战乱后,民心也渴望和平。
诸葛德威的背叛,不过是为这场早已注定的结局,按下了快进键。
来源:微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