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礼不如送自己一张车票”——当大闸蟹和茅台一起蹲墙角,国庆的账本被年轻人撕了重写。
“送礼不如送自己一张车票”——当大闸蟹和茅台一起蹲墙角,国庆的账本被年轻人撕了重写。
京东中秋白酒销量掉15%,五粮液库存堆到天花板,纪委节前通报连发五批,公款订单一夜蒸发。
酒商去年把茅台当黄金囤,今年发现黄金也会生锈:批发价跌破2700,炒家急着出货,超市货架却空不出位置。
年轻人干脆转身去买42块一瓶的牛栏山,省下的钱直接加在车票里,高铁票订单同比涨20%,他们把钱花在移动的风景,而不是摆在那落灰的盒子。
大闸蟹更惨,产地出水价直接砍三成,蟹农直播喊破喉咙,弹幕里飘的却是“剥壳太累”。
第一财经把数据摆出来:即食蟹粉、小龙虾尾、冷冻梭子蟹销量翻倍,年轻人要的是拆袋就下锅,不是仪式感满满的八件套工具。
厨房时间被加班挤占,谁还愿意花四十分钟对付一只蟹,吃完还要刷锅洗碗。
婚庆公司把国庆档拆成两段:9月25日到30日订单暴涨四成,10月1日当天却空出二十五张空桌。
酒店经理透露,提前办酒席一桌能省一千,还能保证外地同学到场。
新人算得精:把省下的两万块加到蜜月机票,北海道的枫叶比酒店的吊灯更好看。
亲友也不抱怨,毕竟国庆高速堵成停车场,谁都不想被婚礼堵第二次。
反腐文件里写得很白:禁止用公款购买高档烟酒。
企业行政干脆把中秋预算改成购物卡,面值五百,爱买啥买啥。
收礼人心里也轻松,不用对着一瓶假笑,再转身挂闲鱼。
闲鱼数据侧面印证:节后茅台转让量同比增三成,标价一律比批发价再低五十,急着回血的送礼链最底端,终于把潜规则撕开口子。
价格、时间、政策三条线一起收紧,传统节礼的泡沫被挤破。
年轻人不是不爱过节,是把预算重新分配:一百块的海鲜拼盘、八十块的精酿、一张提前抢到的车票,组合成他们自己的“团圆”。
商家还在等下一个“金九银十”,消费者已经学会错峰、平价、即时满足,把节日过成普通周末,反而更舒服。
茅台和大闸蟹不会消失,只是再也不是“必须”。
当送礼不再等于送钱,当排场不再代表心意,节日本身回到“吃得好、看得见人”这两个最原始的目标。
库存可以明年再清,价格可以慢慢回落,但消费习惯一旦掉头,不会给任何人打招呼。
省下来的那几百块,你是愿意买一瓶别人转手就挂闲鱼的酒,还是给自己添一张能到远方的车票?
来源:铮铮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