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通过专家组评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5:54 1

摘要:9月30日,由成都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联合研制的《零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通过专家组评审。据悉,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

9月30日,由成都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联合研制的《零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通过专家组评审。据悉,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

▲9月30日,专家组评审团体标准

用标准引导物流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园区是产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称,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制定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旨在探索物流园区减碳增效转型发展路径,指引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实施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推动物流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在市口岸物流办指导下,市供应链协会于去年11月启动了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协会联合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中智物流,以及积微物联、普洛斯、顺丰、宝湾、京东、菜鸟、民生等仓储物流头部企业组建专项团队,深入全市20余家物流园区及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了涉及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绿色技术应用等大量一手材料,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率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使标准与国际接轨,在研制过程,团队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零碳园区相关政策文件、经验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多次论证,将为物流企业出海发展提供指导性参考。”王智超称,该标准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对外发布,通过精准对接不同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基础与转型需求,并吸纳政策导向与实践经验,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引导物流园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标准制定融通“碳惠天府”更“接地气”

据了解,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围绕体系建设、绩效目标、零碳园区建设、特色创新4项一级指标,细化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占比、节能降碳设备推广应用、循环利用、新能源车辆占比等15项二级评价指标,形成零碳物流园区等级评价体系。

“不同于传统环保标准,该团体标准是一项集制度、技术和产业创新于一体的开创性综合解决方案,为零碳物流园区建设树立全新标杆。”中智物流智库项目经理贾贝龙全程参与了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的研制,他认为,该标准更加“接地气”,也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推广性。

贾贝龙举例说,在制度创新方面,该团体标准将碳抵消机制与成都市独有的 “碳惠天府” 碳普惠体系(CDCER)深度贯通融合,通过这一设计,物流园区及企业的零碳合规成本不再是单纯 “支出项”,企业的低碳实践可转化为碳普惠权益,反哺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形成 “企业降碳—碳权转化—公众激励—社会减碳”的城市级绿色循环,让零碳效益惠及更广群体。

其次,在技术层面,该团体标准将虚拟电厂(VPP)、钠离子电池、能碳管理系统等前沿技术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打破 “仅满足当前需求”的传统局限,主动引导行业向未来技术制高点布局,推动行业从“被动减碳”向“主动控碳”转变。

在产业创新方面,该团体标准研制紧密结合成都深入实施的“立园满园”行动,通过精准指标设定,与成都打造 “绿氢之都”“锂电之都” 的本地优势产业形成深度供需协同。例如,在园区能源供应指标中,鼓励优先采用绿氢能源;在绿色运输评价中,侧重考量锂电新能源车辆占比,“这样的设计,既推动物流园区零碳转型发展,又为本地绿氢、锂电产业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物流领域降碳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编制过程中经过多次调研论证

标准为物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零碳物流园区建设,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可以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大幅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费用,提升物流园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顺丰丰泰产业园,是顺丰在西部地区打造的处理单量最大、物流速度最快的分拨中心,平均每天有约150万件快件从这里转运到全国各地。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里还“隐藏”有一个光伏电站,不仅解决园区内的用电需求,富余电量还并网输出。

“园区内有三个大型仓库,楼顶上都安装有光伏板,总共有6.4万平方米,然后通过园区内的光伏电站转化,就变成了园区的可用电源,自去年4月建成投运以来,已累计发了超过700万度电。”顺丰成都丰泰产业园园区运营经理杨军科称,光伏电站并入了国家电网,解决了园区每天近一半的用电需求,而在业务低谷时期,园区用电量较少,富余电量就会通过国家电网输出,服务园区外的用电需求。

除了光伏发电,该园区还通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占比、循环利用包装材料、运用智能节能设备、雨水回收利用等多措并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园区内的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100%,从中转场转运快件到全市各个配送中心的400多台运力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杨军科称,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既提升了物流园区发展能级,也推动了物流降本增效,形成双向赋能发展格局。而零碳物流园区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将为物流园区及企业零碳转型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富 供图 市供应链协会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