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从喀什返沪的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江溶,来不及停歇,便又投入新一轮的科普活动中。就在不久前,她作为上海科普团队的一员,参加了科普之光点亮喀什2025年全国科普援疆活动。她与队友们乘着“科普大篷车”,走进当地校园,以《小心眼》《万里援手》为题,为边疆的孩子们讲解卵圆
暑气未消的九月,全国科普月如期启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们作为健康科普传播者,忙碌在各类科普传播场所。
刚从喀什返沪的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江溶,来不及停歇,便又投入新一轮的科普活动中。就在不久前,她作为上海科普团队的一员,参加了科普之光点亮喀什2025年全国科普援疆活动。她与队友们乘着“科普大篷车”,走进当地校园,以《小心眼》《万里援手》为题,为边疆的孩子们讲解卵圆孔未闭的诊治知识,介绍可远程操作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站在喀什的讲台上,她再次深入浅出地将现代医学的进展娓娓道来,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健康的种子,也点亮了他们探索医学科学的兴趣。带着这份跨越千里的科普使命,江溶回到了上海,继续在全国科普月的舞台上,传递健康智慧。
儿童口腔正畸专家王璟也带领团队活跃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学有点意Si——思南科普夜市”活动中,他们现场展示了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重点项目)成果——“‘爱牙小勇士’笑赢未来:青少年口腔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主题便签和明信片,并赠送给市民。同时设置了互动体验项目“唇肌训练”和“刮鹌鹑蛋模拟洗牙”,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孩子踊跃参与。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互动,孩子们学会了正确锻炼唇肌的方法,大人们直观认识到洗牙并不会损伤牙齿。
青光眼诊治专家高鹏医生也刚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跨界。他以一场谈“青”说“EYE”的表演,巧妙地将专业医学知识融入诙谐表达,用“眼压高可能不是压力大,是‘眼界’太高了”等金句,把抽象的筛查指征和危险因素化为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的笑料,让“定期查眼压”“关注家族史”等关键信息在笑声中深入人心。这场跨界并非简单的才艺展示,也是他领衔的上海市健康科普创新项目的实践延伸。
在高医生看来,医学知识不应禁锢于诊室,而应通过更鲜活的方式走向公众。他正通过这样创新的互动,持续打破专业壁垒,让护眼知识真正融入生活。
这三位健康科普的传播达人既是医生、护士,也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刚刚选拔出的“首席科普官”,随着新一批首席科普官履职,该院持续探索有组织的健康科普传播新范式与新生态。
自2021年起,上海十院启动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十院科普官”人才队伍,并成功开展两届“首席科普官”遴选,共选拔20位优秀医学科普人才。这批首席科普官在近年工作中表现突出,带领十院科普官创作了大量优质科普作品,组织开展健康咨询、沉浸式体验等多样化活动,推动健康科普影响力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区域乃至全市,并成功辐射至长三角地区。
而于近日完成的第三届“首席科普官”遴选,在前两届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职责定位。新任科普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出色的科普转化能力,还需拥有显著的科普实践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新一批20位首席科普官均来自医院重点学科,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业务骨干占比显著,同时医技及护理也成为了健康科普的新生力量。
作为科普工作的引领者,他们将承担四大关键使命:牵头策划重大科普项目,推动内容形式创新;组织院内科普人才培养,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跨学科、跨领域协作;开展科普效果评估与优化。
上海十院持续探索健康科普服务体系,将系统构建集创作、培训、评估于一体的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科学化科普成效评估体系,为首席科普官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助力其成为“既懂医学、又善传播”的复合型引领者,切实推动医院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模式转型。
医院将于近期启动“科普文创孵化计划”,推动健康科普、文创产品、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兼具科学内涵、人文温度与现代实用价值的高品质健康文创,使科普知识以更优雅、更贴近的方式融入公众日常场景,实现医学人文的“软触达”。
原先设置的《健康科普专题课程菜单》与《健康科普沉浸式体验项目菜单》也将迭代至2.0版本,更加注重精准传播与体验优化。
新版菜单将纳入更多高互动、强参与的沉浸式科普项目,还将创新推出面向不同人群的“定制化科普方案”,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的转变。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