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皮棚到 200 家店,又跌回青竹巷:这家火锅店的溃败,藏着所有餐饮人的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3:43 1

摘要:2010 年的梅雨季,林阿婆在重庆解放碑青竹巷支起了 “辣江湖” 的摊子。铁皮棚子下摆着四张木桌,锅里的牛油火锅咕嘟冒泡,她往客人碗里舀一勺自制糍粑海椒,操着川渝方言笑:“咱这辣,得用石柱红辣椒加永川豆豉熬,少一分香都不对!”

01

2010 年的梅雨季,林阿婆在重庆解放碑青竹巷支起了 “辣江湖” 的摊子。铁皮棚子下摆着四张木桌,锅里的牛油火锅咕嘟冒泡,她往客人碗里舀一勺自制糍粑海椒,操着川渝方言笑:“咱这辣,得用石柱红辣椒加永川豆豉熬,少一分香都不对!”

那时的 “辣江湖” 连正经招牌都没有,只用红漆在木板上写了 “重庆老火锅” 五个字,菜单上拢共六道硬菜:毛肚、鸭肠、脑花、黄喉、酥肉、红糖糍粑。林阿婆每天天不亮去磁器口挑毛肚,得是当天现宰的水牛毛肚,刷锅时间都掐着秒表算 ——“七上八下,多一秒就老了!”

开业半年,“辣江湖” 的名气就顺着青竹巷飘出了巷口。下班的白领、逛解放碑的游客,都挤在铁皮棚子里等位子,隔壁卖酸辣粉的张叔总打趣:“阿婆,你这辣味儿都把我客人勾走喽!”

“要让全重庆都尝着咱老重庆的辣!” 那年除夕,林阿婆在棚子里摆了两桌年夜饭,给员工发红包时眼睛亮闪闪的。没人能想到,十二年后,这个靠 “实在辣” 起家的小馆,会栽在一场精心包装的 “温情营销” 里。

02

2016 年是 “辣江湖” 的转折点。林阿婆的儿子陈磊接手生意后,在一次餐饮展上遇见了 “品牌顾问” 周明。对方指着店里的铁皮棚子皱眉:“陈总,您这店太‘糙’了,得升级!现在年轻人吃的是格调,不是土味!”

周明的方案像一剂新潮药:把所有门店的装修换成统一的绿竹纹,LOGO 改成缠绕竹枝的 “Love 辣”,连服务员的工装都绣上竹叶图案。“这叫文化符号!”

周明拿着设计图拍桌子,“消费者记不住你的毛肚多脆,但能记住这绿竹纹,就像看见星巴克的绿标就想起咖啡!”

陈磊被说动了。他撤了铁皮棚子,砸了 6000 万给 20 家门店换装修,连菜单上的 “重庆老火锅” 都改成了 “竹韵辣锅”,毛肚旁还印上了 “每日鲜运,爱心甄选” 的字样。

新门店开业那天,绿竹纹从门口贴到天花板,连蘸料碗都刻着竹叶,陈磊站在门口迎客,看着排队的人龙,心里乐开了花 —— 顾问说的没错,当月营收就涨了 25%。

可麻烦也跟着来。有顾客指着 LOGO 问:“这‘Love 辣’是啥意思?跟竹子有啥关系?” 服务员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更糟的是,为了凑绿竹纹装修的成本,后厨开始用冻毛肚代替鲜毛肚,有老顾客嚼了两口就放下筷子:“陈磊,你这毛肚咋没以前脆了?是不是换了货?”

陈磊把后厨主管骂了一顿,可财务报表摆在面前:装修成本比去年涨了 38%,要是还进鲜毛肚,利润就得往下掉。“先应付阵子,等品牌打响了再换回来。” 他这样安慰自己,却没意识到,绿竹纹的 “魔法” 已经悄悄变了味。

03

2020 年,“辣江湖” 的门店数突破了 200 家,从重庆开到了广州、上海。陈磊搬进了江北嘴的写字楼,办公室里挂着巨大的全国地图,每个门店的位置都钉着绿竹标记。

他很少去后厨了,每天开不完的会,听高管们汇报 “坪效”“客单价”“复购率”—— 这些新词他半懂不懂,但知道数字好看就行。

为了冲规模,“辣江湖” 开始搞加盟。加盟商们嫌绿竹纹装修太贵,偷偷换成便宜的绿条纹;有的为了省成本,把预制的火锅底料加热了就端给顾客,连毛肚都是泡发的冻货。

陈磊偶尔去加盟店考察,隔着玻璃看见后厨的冷冻箱堆得像小山,心里不是滋味,可加盟合同都签了,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更让他头疼的是客单价。绿竹纹装修后,客单价从 88 元涨到了 158 元,可菜品还是老样子。有白领在网上吐槽:“花 100 多吃顿火锅,毛肚嚼着像橡皮,就买了个绿竹环境,不值!” 陈磊让公关部删帖子,却发现吐槽越来越多,像潮水似的淹上来。

“得搞点新花样。”2022 年,陈磊在高管会上拍板,推出 “辣妈关爱计划”—— 在门店设儿童游乐区,还搞了个 “小辣侠” 评选,获奖的孩子能免费吃一年儿童套餐。

营销公司说这是 “情感营销”,能拉近距离。可陈磊没注意到,员工私下里抱怨:“游乐区占了用餐区,翻台率都降了,还得派专人看着孩子,忙不过来!”

04

2023 年夏天,一场风暴突然袭来。有美食博主暗访 “辣江湖” 后厨,拍下了员工拆预制火锅底料包装的视频:冻成块的底料扔进锅里,泡发的毛肚直接摆盘,连号称 “现炸” 的酥肉都是微波炉加热的。视频上传当天,# 辣江湖预制底料 #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第一。

陈磊的电话被打爆了。消费者在门店门口举着 “退钱” 的牌子,加盟商吵着要解约,连重庆老家的亲戚都打电话问:“陈磊,你咋把你妈传下来的手艺丢了?”

公关总监刘敏急得满嘴起泡,她建议陈磊开直播道歉,实话实说用预制底料的原因。可陈磊摇头:“不能认!一认就全完了。” 他想起周明说的 “情感营销”,拍板搞了个 “温情故事”—— 让文案组写了篇《8 岁小宇的火锅情结》,说一个叫小宇的孩子从 3 岁起每周都来吃火锅,就算妈妈给买冰淇淋也不换。

文章发出去那天,陈磊守在电脑前刷评论,可等来的不是同情,是满屏的嘲讽:“3 岁孩子能吃辣火锅?不怕上火吗?”“为了洗地连孩子都利用,太恶心了!” 有网友扒出小宇的照片是从图库买的,连 “妈妈” 的账号都是新注册的。

48 小时内,“辣江湖” 的负面评论占比飙到了 72%,门店客流量掉了六成。陈磊把刘敏骂哭了,刘敏抹着眼泪反驳:“陈总,咱错就错在没说实话!你看二二酸菜鱼,人家公开说用预制酸菜,还讲清楚工艺,网友都买账,咱咋就学不会呢?”

陈磊愣住了。他想起小时候帮妈妈洗毛肚,妈妈总说 “做生意要实在,辣得真,才有人来”;现在出了问题,他却想着用故事糊弄。办公室窗外的绿竹纹招牌在夕阳下泛着冷光,像一道刺眼的疤。

05

预制底料风波还没平息,又出事了。有顾客在 “辣江湖” 吃到了变质的鸭肠,拍照发了微博,评论区里立马有人跟上:“我上次吃的脑花有腥味,服务员说就是这味儿!”“我孩子在游乐区摔了,店家还说我没看好!”

陈磊赶紧让客服部处理,可道歉信刚发出去,就被网友抓了把柄 —— 信里写着 “顾客‘挑’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话没加引号,被解读成 “抱怨顾客难缠”。舆论更炸了,连美食博主都在视频里调侃:“辣江湖这是飘了啊,把顾客当‘挑刺’的人?”

陈磊急得满嘴燎泡,他让刘敏把道歉信改了,加上引号再发一遍,可已经晚了。有加盟商开始悄悄换招牌,把 “辣江湖” 改成 “老重庆火锅”,去掉绿竹纹,重新用起了铁皮棚子的老配方。广州一家加盟店的老板给陈磊打电话:“兄弟,我实在撑不下去了,这绿竹纹现在就是块臭招牌!”

那天晚上,陈磊独自去了青竹巷的老店。门店早就改成了绿竹纹,可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个服务员在擦桌子。他走到后厨,看见角落里落满灰尘的牛油锅,想起 2010 年那个梅雨季,妈妈蹲在这里熬糍粑海椒的样子。

“咱这辣,得用石柱红辣椒……” 他下意识地念叨,声音在空荡的后厨里飘着,没人回应。手机响了,是财务总监发来的报表:7 月营收同比降了 50%,净利率只有 0.8%,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06

2023 年 10 月,“辣江湖” 宣布关闭 80 家门店,陈磊在内部信里写:“是我忘了初心,把‘实在辣’丢了。” 可网友不买账,有人在评论区说:“现在说这话,早干嘛去了?当初骗我们说‘鲜运毛肚’的时候咋不想?”

周明早就不见了踪影,当初那套 “文化符号” 理论,成了行业里的笑柄。陈磊偶尔会去没关店的门店转,看见绿竹纹就觉得扎眼,他想把招牌换回来,用妈妈传下来的老配方,可财务报表告诉他,已经没力气了。

有一天,他在地铁里看见一个小孩拿着 “辣江湖” 的旧菜单 —— 还是 2010 年的红漆手写体,上面写着 “鲜毛肚 38 元”。小孩问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说:“以前有个超好吃的重庆火锅店,现在没了。”

陈磊站在人群里,突然鼻子发酸。他想起妈妈当初的叮嘱,想起那些挤在铁皮棚子里吃火锅的客人,想起锅里咕嘟冒泡的牛油底料。如果当初没被绿竹纹的 “魔法” 迷了眼,如果在预制底料风波里说了实话,如果……

可世上没有如果。“辣江湖” 的故事还没结束,但它的溃败早已注定 —— 不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从某个时刻开始,陈磊和他的团队忘了,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绿竹纹的符号,不是煽情的故事,而是……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