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工人掉入月饼机器内,几天后被发现,做出的月饼已卖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0:43 1

摘要:“家人们谁懂啊!买的合浦月饼可能混了‘不该有的东西’?”中秋前几天,这样一条带着惊悚表情包的消息突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炸了锅。有人说广西合浦一家月饼厂的工人掉进搅拌机,几天后才被发现,而用那批馅料做的月饼早就卖遍全国;还有人晒出当地政府开安全生产会议的截图,言之

“家人们谁懂啊!买的合浦月饼可能混了‘不该有的东西’?”中秋前几天,这样一条带着惊悚表情包的消息突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炸了锅。有人说广西合浦一家月饼厂的工人掉进搅拌机,几天后才被发现,而用那批馅料做的月饼早就卖遍全国;还有人晒出当地政府开安全生产会议的截图,言之凿凿“官方都变相承认了”,吓得不少人赶紧翻出刚买的月饼盒,对着生产地址反复确认。

这事儿传得有多邪乎?有网友甚至编出了“咬到异物找客服,对方秒退款”的细节,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朋友在厂里上班,亲眼看到救护车半夜来”。一时间,“合浦月饼”成了敏感词,电商平台上相关商品的评论区全是“不敢买”“求避雷”的留言,连隔壁市的月饼卖家都悄悄在详情页加了“非合浦产”的标注。

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事儿从一开始就透着不对劲。先不说一个大活人掉进搅拌机,怎么可能几天都没人发现——现在哪个工厂的生产车间没装摄像头?就算真有意外,工人上班缺勤、家属早就该找上门了。更关键的是,有细心的网友扒出那张被当作“证据”的政府会议截图,发布时间是9月9号,内容是说要吸取“9.6机械伤害事故”的教训,压根没提月饼和搅拌机的事儿。

直到9月29号,红星新闻的记者拨通了当地应急局的电话,才算把这团迷雾彻底拨开。工作人员说得很明确:“事故发生时企业还没开始生产月饼,出事后就被责令停产了,网上说的‘人肉月饼’全是瞎编的。”这话一出,不少人瞬间松了口气,纷纷调侃“还好没扔刚买的五仁月饼,差点亏大发了”。

不过,这事儿能传得这么广,网友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有人气得拍桌子:“造谣的人是不是闲的?中秋吃月饼本来是开心事儿,被这么一闹,现在看到肉馅月饼都有点膈应。”也有冷静的网友分析:“会不会是同行搞事?中秋前正是月饼销售旺季,这么一搅和,合浦当地的小厂家肯定受影响。”还有人联想到之前的“塑料紫菜”“棉花肉松”谣言,无奈地说:“每次食品安全的谣言都传得飞快,辟谣的声音反而没人看,这届网友的判断力咋还没跟上呢?”

其实细想一下,这种离谱的谣言能传播,无非是抓住了两点:一是中秋前大家对月饼安全的关注度高,容易焦虑;二是配上“官方截图”这种看似权威的证据,让人容易轻信。但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发现破绽——就像有网友说的:“就算真有人掉进去,衣服、骨头这些东西,搅拌机再厉害也搅不碎吧?难道厂家生产前都不检查馅料?”

更值得琢磨的是,谣言背后可能藏着的“坏心思”。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靠造谣打压同行,不仅缺德,还涉嫌违法。之前就有类似案例,某地区的水果商造谣竞争对手的水果打了“剧毒农药”,最后不仅赔了钱,还被处以行政处罚。这次的“人肉月饼”谣言,如果真查出来是同行恶意传播,恐怕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恶意竞争,随意编造这种惊悚谣言,也会给当地的食品行业带来打击。合浦本来就是广西有名的月饼产地,不少小作坊靠中秋这一季的生意维持全年运营,谣言这么一闹,消费者不敢买,厂家的月饼卖不出去,最后受损的还是普通工人和小商户。就像当地一位月饼厂老板无奈地说:“我们从8月份就开始准备原料,本来想着中秋能赚点钱,结果谣言一出来,订单退了一半,工人都快没活干了。”

除了对行业的影响,这种谣言还会消耗大家对“官方信息”的信任。现在很多人看到政府发布的安全生产会议、事故通报,第一反应不是“关注安全”,而是“是不是有啥隐情”,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信号。如果真的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的是及时、透明的官方通报,而不是靠谣言猜测;反过来,对于编造谣言的人,也该加大处罚力度,让大家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口造谣也得承担后果。

中秋本来是团圆的节日,吃月饼图的就是一个开心。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消息,咱们还是得保持点理性:看到惊悚的内容先别急着转发,多看看官方媒体的报道,实在不确定就等一等——毕竟,比起“吃瓜”,守住自己的判断力,不被谣言带偏,才是更重要的事。

来源:敏锐雪梨WOJTg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