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9月24日,国际足联再次讨论南美足联提出的2030世界杯扩军至64队提案,若通过亚洲或获12.5名额,利好亚洲第14的国足。但欧、亚、中北美三大足联明确反对,提案尚未获批。
截至2025年9月24日,国际足联再次讨论南美足联提出的2030世界杯扩军至64队提案,若通过亚洲或获12.5名额,利好亚洲第14的国足。
但欧、亚、中北美三大足联明确反对,提案尚未获批。
2024年9月5号那场球。那天是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C组的第一轮,中国男足客场踢日本队。
说真的,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咱们这边肯定不好打。
结果也确实惨,中国队0比7输给了日本,刷新了一个挺尴尬的纪录。
这个比分不光让球迷看得心碎,也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了国足在世界足坛到底是个什么位置。
看比赛过程,中国队基本上就像只有九个人在场上撑着,张玉宁、武磊这几个前锋根本拿不住球。
日本队那边呢,哪怕已经5比0领先了也没收手,最后硬是踢成7比0。
而且日本队进第七个球的时候,还有日本女球迷鼓掌庆祝这场大胜。
那个场面,跟咱们国足在国际比赛里的表现一比,真是特别鲜明。
与此同时,咱们的中国盲人足球队在2024年亚锦赛上拿了冠军,拿到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入场券。
等到今年9月24号,巴黎残奥会盲人足球的分组也出来了,中国男子盲人足球队和东道主法国、巴西,还有土耳其分在了一组。
小组赛安排在9月1号到3号打。
这支队伍亚锦赛能夺冠,已经说明咱们在特殊群体的足球项目上是有实力的。
把国足和盲人足球队放一块儿看,简直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比赛。
盲人足球队在亚锦赛夺冠,展示了中国在特殊群体体育上的成就;而国足0比7输日本,则暴露了我们和世界足球水平的巨大差距。
国足主帅伊万赛前还说过,“打日本也别垂头丧气,我们要带着勇气上场。足球比赛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关键是要敢做动作。”
可结果证明,光有勇气真补不上实力的差距。
队长武磊也表态,“日本很强,但我们不会轻易放弃,36强赛告诉我们一个净胜球都很重要。”
但真对上日本,国足连一个净胜球都拿不到,更别说在国际上有什么竞争力了。
还有一件事挺有意思,央视五套当时没转播中日之战,反而去播残奥会乒乓球录像和残奥会足球的五、六名决赛。
这个选择也不是偶然。
国足在18强赛第一场就0比7输那么惨,央视选残奥会,其实也反映了国内媒体对国足表现的客观评价。
中国盲人足球队在残奥会的征程,跟国足一比反差特别大。
他们在亚锦赛夺冠之后,已经证明了我们在盲人足球这块的实力。
这次巴黎残奥会,和法国、巴西、土耳其这些强队分一组,既是对他们实力的认可,也说明咱们在特殊群体体育上是有进步的。
这么一对比,就看出一个挺残酷的现实,国足在世界足坛的定位,跟盲人足球队在残奥会的定位,某种程度上好像能对上号。
国足在国际上老是惨败,而盲人足球队不但亚锦赛夺冠,还要去打残奥会,这就让人不得不琢磨,国足是不是真不适合在世界足坛的舞台上竞争?
要是真进了世界杯,面对世界强队,会不会又像对日本那样输个0比7?
是不是只会让球迷心碎、让中国足球尴尬?
盲人足球队的成绩,反而证明了中国足球其实有多样性、有潜力。
他们在亚锦赛能夺冠,说明咱们在特殊群体体育上并不差。
可国足在国际赛场的表现,跟这一比就差太远了。
所以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国足要是继续在国际上“转着圈丢人”,真该考虑“去参加残奥会”。
这倒不是要否定国足,而是对足球运动多元化的一种尊重。
盲人足球队在巴黎残奥会走的每一步,会是中国足球在另一个维度上的骄傲。
国足的未来,可能真不能总做梦“进世界杯”,而是得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找一条适合中国足球的路。
在世界足坛,国足需要的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实打实的改革和进步。
而盲人足球队的成功,正好给中国足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当国足一次次在国际上输得难看,而盲人足球队在亚锦赛夺冠、冲击残奥会,这个对比其实已经不用多说了,国足这水平,或许真的更适合在残奥会这样的舞台上,去展现中国体育的另一面。
看看国足的世预赛之路,真得承认,想出线那是太难了。
就拿最近的2026年世预赛来说,在亚洲区18强赛里头,国足就赢了3场,平局没有,输了7场,最后在小组里排老五,直接出线是没戏了。
这结果可不是偶然的,说明咱们实力确实不够,是长期攒下来的问题。
再看国足在亚洲的排名,现在稳稳待在14名。
这个位置跟他们在世预赛的实际表现简直是对上了。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那会儿,亚洲区12强赛,国足1胜3平6负,结果又是小组第五,跟2026年那次几乎一模一样。
这说明啥?
说明国足在亚洲这块儿,竞争力长期就在中下游晃荡。
2018年世预赛也一样不行。
亚洲区12强赛,2胜3平5负,小组排第四,没晋级。
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在亚洲区小组赛也就那样,2胜2平4负,还是没出线。
这些数据一摆,国足在世预赛里的真实样子就清楚了,竞争力不稳定,想在亚洲排到前面去,太难了。
按现在亚洲的出线名额分配,得挤进前12名才有戏。
但国足呢,老是在第14名左右转悠,跟出线那条线总是差一截。
还有个事儿值得注意,2022年国际足联最新排名里,中国队在全世界排第94,亚洲第14。
这个排名跟他们在预选赛里的表现一比,特别明显。
亚洲第14是啥意思?
就是在亚洲范围内属于中下游,想在那么激烈的预选赛里冲出来,基本没指望。
2023年亚洲杯预选赛,国足在小组赛也一般,2胜2平2负,最后小组第三,没直接进正赛。这结果又一次说明,国足在亚洲这块竞争力就是不太行。
2026年世预赛这一输,国足在亚洲的排名又掉回第14了。
这个排名不光反映了国足在亚洲足坛的真实水平,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在世预赛里的处境。
所以当南美足联提议2030年世界杯扩到64队,亚洲可能能分到12.5个名额的时候,国足这亚洲第14的排名,看起来好像是离出线门槛近了一点。
但这个提案现在还有欧洲、亚洲、中北美那三大足联明确反对,还没批下来呢。
国足以往在世预赛的表现,决定了就算扩军提案真通过了,对咱们的实际意义也得打个问号。
如果真通过了,12.5个亚洲名额确实可能让国足看到点希望,但前提是国足得在以后的预选赛里真拿出足够的竞争力来。
现在这亚洲第14的排名,和12.5个名额之间那点距离,恰恰就是国足在世预赛里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国足在世预赛的历史表现,不是简单几个数字堆一块儿,它其实是中国足球整体实力、青训体系、联赛水平的一个综合反映。
从2018年到2026年,国足在世预赛的表现一直没突破亚洲中游水平,这就是中国足球必须面对的现实。
所以当国际足联讨论2030年世界杯扩军的时候,咱们真不能光指望“名额多了就有戏”,更得盯着国足自己在世预赛里的真实竞争力有没有提高。
只有把自己实力真正搞上去了,才有可能在世界杯那儿抢到个位置。
国足以往在世预赛的表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足球的现状和难题。
面对2030年世界杯可能扩军,国足需要的不是眼巴巴等着名额变多,而是实打实地把自身实力提上去。
只有这么干,才能在未来的世预赛里,真正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来源:素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