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的来龙去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04:54 1

摘要:“西军电”起源于1931年2月红军在江西宁都小布祠堂举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发展于烽火硝烟时期的军委通校、华北电专,脱胎于军委工校,其早期的发展脉络详见这篇(划线部分点击链接可直达):通信兵的“哈军工”:军委工校的前生今世。

谨以此文献给曾与“西军电”有过任意交集的朋友以及关注军队军校发展的所有人,如有错误和遗漏,恳请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1.“西军电”历史回顾

2.通信(兵)学院迁址西安始末

3.西军电集体转制(转业)之谜

4.西电校史的两次追溯

5.曾与“西军电”重名的几所院校

正文:

1955年,“西电”校址确定在徐家庄、白庙村、沙井村之间,即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太白南路2号)。

一、“西军电”历史回顾

“西军电”起源于1931年2月红军在江西宁都小布祠堂举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发展于烽火硝烟时期的军委通校、华北电专,脱胎于军委工校,其早期的发展脉络详见这篇(划线部分点击链接可直达):通信兵的“哈军工”:军委工校的前生今世

以下自“军委工校”分建开始介绍:

1952年2月29日,时年44岁的毕德显带领大连工学院电信系(一说电讯系)师生共211人离开大连,迁址张家口并入军委工校第一部,随后于5月19日,军委工校第一部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山坡(军委工校原址)正式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代号7648部队,院长暂时空缺,政委周维,孙俊人(原第一部主任)任副院长,之后由周维任院长兼政委。

军委工校分建后,通信工程学院下设“六系一科”:

一系是指挥系,二系是无线工程系,三系是有线工程系,四系是雷达工程系,五系是外语系,六系是机务系,另加一个预科,其中,指挥系学制3年,工程系学制5年。

1955年1月,学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同年8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周维任院长兼政委,黎东汉任副院长;

1956年3月31日,总参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西安办事处,标志着西安校址筹建工作的开始,同年4月13日,国防部发布《关于通信部队改为通信兵种的决定》,决定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履行兵种领导机关职权,王诤任主任,朱明任政治委员。

1958年1月,学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隶属通信兵部建制,院长空缺,政委王赤军,副院长黎东汉(后任院长)、曾庆良;随后,学院整建制迁至西安校址。

学院迁至西安时,设3部4系:

政治部,训练部,院务部和指挥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有线电工程系,雷达工程系。

1959年,学院被列为全国、全军重点院校,当时军事重点院校只有3所,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及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兵学院)。

1960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西军电”,1962年初学院代号变更为总字411部队,院长先后为黎东汉、欧阳文、戴润生,政委先后为王赤军、欧阳文、梁仁芥、张衍。毛主席曾为“西军电”题词:艰苦朴素。

1961年,西军电部分专业迁至重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工程学院,两校于1963年2月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专业调整,调整后,西军电设置:

无线电工程、雷达导航、控制工程、雷达工程、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器件5个系,共计16个专业,全校学生4922人,教师959人。

1963年9月1日,学院由通信兵部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1966年4月1日,划归地方管理,改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其中:文ge期间,西电对外称为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1月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通信(兵)学院迁址西安始末

1952年改建后的通信工程学院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张家口受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闭塞的不利影响,已经不再适合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于是着手选择新校址,通信部认为应建在北京,原因是北京高校集中,且与通信部研究所靠近,可使教学力量得到充实,也有利于教学、科研的结合。

1953年12月3日,王诤同志代表通信部向聂代总长报告,提出将学院迁至北京,具体建议是迁至通信部对面罗道庄原北京农业大学校址,当时农大已有4万平米的校舍,占地400亩,投资200亿元(相当于现在200万元)即可开学上课。

1954年3月15日,聂代总长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求解决地皮问题,4月15日高教部批复同意建在罗道庄。

除了罗道庄,通信部还在北京紫竹苑另觅到一块土地拟作为校址,正在商洽之际,鉴于当时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周总理批示停止京外单位进京,并且在京及沿海重要单位也要做好内迁准备,随后中央决定将西安建成文化中心,并将一些大学内迁西安,如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徐家汇搬到西安黄埔庄等。

在此大背景下,总部领导在对石家庄和西安两个可行的备选城市进行了系统比较之后,响应中央号召决定举校内迁西安。

总参决定学院迁往西安后,1955年,由黎东汉、崔仲民、韩济同志及苏联顾问到西安联系新校址,当时西安市的城市规划确定在南郊建成文化区,于是确定校址在徐家庄、白庙村、沙井村之间

1956年3月31日,总参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西安办事处,开始进行新校址的筹建工作。

1958年初,学院决定利用暑假搬迁学院,做到教学、搬迁两不误,3月5日成立迁院工作办公室和西安前站筹备处:

迁院工作办公室下设物资检查、运输、计划、车辆、纪检、饮食等组;西安前站筹备组设营建营具、伙食、电话广播、设备安装、接运等组。另外,学院政治部对稳定思想,以及旅途中及到达西安后的各环节的工作,都做出了具体安排。

4月12日,院长办公会提出了《迁院工作计划纲要》,开始了摸底、统计等准备工作;5月13日,提出了迁院工作具体安排,对人员搬迁步骤、编队及指挥、公私物的搬迁办法,以及搬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计划,用一百多个车皮运送物资,人员分六批离张,其中三批为专用列车。第一批6月24日出发,25日到达西安。最后一批8月10日出发,13日到达西安,标志着迁校工作圆满完成。

迁校完成后,师生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繁重的建校劳动中,包括清理垃圾、平整土地、安装设备、图书上架等,经过20多天的努力,校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

三、西军电集体转制(转业)之谜

1960年初,军委下辖的哈军工、西军电和南炮工三所部队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转向为“研究设计”,大家只对学校向高、大、精、尖方向发展感到高兴,却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将与部队的关系日益疏远。

1961年~1963年,隶属于jun委的哈军工,通信兵的西军电和炮兵的南炮校,逐步过渡到由国防科委领导,其中,

1963年上半年,jun委确定军队院校学员培养目标总体为“研究、设计、维护、使用”,实行两级管理,即:

国防科委管理与军兵种管理,国防科委管的院校学员培养目标是“研究、设计”,毕业后主要分往国防科委所属科研院、所工作;军兵种管的院校学员培养目标是“维护、使用”,毕业后主要分往部队,从事装备的维修、管理。这次调整后,西军电正式划归属国防科委管理。

当时的国防科委下共有8所国防工业学校,有北航、西工大,成电等,号称“国防八校”,均属地方院校,现在三所军校加进来,大家坐在同一条长凳上,便显出了军事性质的不协调。

1965年9月4日,正在哈军工领导整风的国防科委秘书长路扬在党委扩大会议上宣布:“哈军工改变体制,军委已经批准”。他还道出了国防科委决定改制的理由:

“在国防科委目前领导的11所院校中,哈军工等3所部队院校与其他8所地方院校,任务相同,所以体制改变一下好。如果不改,学员入学要动员穿军装,毕业又动员脱军装,在工作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965年9月16日,中央军委办公厅发文通知国防科委:第251次军委办公会议决定如下,军事工程学院,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的改制问题,lin副主席已同意,请科委即抓紧做好思想动员,准备工作于1966年1月执行(后因为准备工作来不及,经请示科委同意,决定推迟到1966年4月1日)。

1966年4月1日,学院召开全院干部大会,时任院长戴润生传达jun委58号命令:

“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命令:即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院师生集体转业,上交帽徽领章肩章。”

戴院长宣读完后没有坐下,径直取下军帽,摘下了红色的五星,台上其他几位院领导都站了起来,一同取下帽徽。然后,台下600多人都“刷刷刷”站了起来,开始取下帽徽……

自此,飘扬在西军电上空的八一军旗缓缓降落了,西军电几千名师生脱下了军装,有着35年军校历史的——西军电退出了军队体系,自此,只剩下了“西电”,但也意味着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

当然,历史已经过去,个中原委,甚至当事人也没几个能说清楚,更难以客观评定是非对错,体制上的调整,如此的合纵连横,大动干戈,其中所产生的利弊以及对国防科技发展的影响,至今还是专家们争论的话题,仍无定论。

四、西电的校史追溯

如下图所示(上左、上右),1964年5月,“西军电”给应届高中毕业同学的一封信(类似于招生简章)中提到:“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建校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来……”,可以看出,当时的西军电校史起点是1952年,也就是由军委工校分建为通信工程学院得时间起算的。

第一次追溯

上世纪80年代,西电的校史追溯到1947年3月的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河北阜平县。

如下图所示(中左、中右),1986年3月7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发布“院办字[1986]第9号”文件“关于成立院庆40周年筹委会和下发筹委会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到:

“1987年8月6日是我院建院40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回顾学院的发展历史,检阅院庆35周年(1982年)以来取得的成就……”。

第二次追溯:

1991年,时任西电校长的保铮院士前往上海出差。上海校友会借此机会宴请母校校长。

因为宴请学校校长,规格较高。一个重量级的校友: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西电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胡立教,当晚也出席了宴会。

胡立教是我军培养的第一批通信干部,1931年红军总部无线电训练班第一期受训的12名学员之一,王诤担任教官。

就在这次聚会上,胡立教书记对保铮校长表示:

“西电的历史,应该推算到1931年的红军总部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而不仅仅是目前认为的1947年(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

保铮校长回西安后积极推动此事,经过广泛查阅史料,走访亲历变革的老同志老校友,详细整理出我军通信兵的发展史,最终确定了西电的发展脉络,并决定以1931年为建校年份,王诤为首任校长。

如图所示(下左、下右),1996年10月20日,学校庆祝建校65周年之际,正式将校史追溯到了1931年。

五、曾与“西军电”重名的几所院校

自军委工校分建出通信工程学院的1952年5月始,至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集体转制的1966年4月止,共计14年,“西军电”使用校名5个,分别为:通信工程学院、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学院、通信兵学院、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其中,有3个校名出现了重名,只是并非存在于同一时期:

1.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

“西军电”曾于1955年8月~1958年1月期间位于张家口办学时沿用此校名,另一所是位于武汉的通信军政干部学校于1978年3月更名为通信学院,后于1986年6月更名为通信指挥学院,即为现在的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主校区)历史校名之一。

2.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

“西军电”曾于1958年1月~1960年11月期间先是在张家口,后前往西安沿用此校名,另一所是位于沈阳的高级通信兵学校于1961年1月更名为通信兵学院,后于1969年10月撤销建制(后位于武汉复建),同样是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主校区)的历史校名之一。

3.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西军电”曾于1952年9月~1955年1月期间位于张家口沿用此校名,另一所是位于南京的通信兵工程学院于1975年4月更名为通信工程学院,后于1999年7月参与组建为解放军理工大学,现为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二所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关系。

大家可以据此判断下图中的学校是哪一所了。

以上为本期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