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红盾骑士”照亮基层治理“新”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9:34 1

摘要:9月27日,天刚亮,山东省菏泽市区的外卖骑手于龙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骑车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电动车上除了保温箱,还多了一个急救包。这个小小的背包,承载着他在城市中随时可能被召唤的“第二身份”——“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

9月27日,天刚亮,山东省菏泽市区的外卖骑手于龙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骑车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电动车上除了保温箱,还多了一个急救包。这个小小的背包,承载着他在城市中随时可能被召唤的“第二身份”——“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

去年5月,菏泽市牡丹区成立了全国首支以外卖骑手为主体的应急救护队伍——“红盾情外卖骑手应急救护队”。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已从最初的外卖骑手,扩展至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持证救护人员达760人。

从“送单”到“救人”:一支志愿服务队的诞生与成长

“红盾情外卖骑手应急救护队”由市、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外卖行业党委牵头,联合红十字会、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骑手开展为期两周的专业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创伤处理、法律常识、安全技能等。考核通过后,骑手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持证上岗。

“一开始我们也犹豫,救人耽误送单怎么办?处理不好要担责吗?”队员李鲁伟坦言。

为打消顾虑,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红十字会、律师团队,为骑手提供法律支持与风险保障。

“《民法典》第184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好人法’,明确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条款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施救者的法律风险,还为善良的救助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法律顾问潘长龙介绍。

外卖骑手被誉为“城市活地图”,他们熟悉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小区,这种“在路上”的职业特性,让他们成为城市应急体系中反应最快的“神经末梢”。为提升响应效率,牡丹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城区设置7处24小时应急救护执勤站,配备AED除颤仪等专业设备,建立“人、车、财、味、路、电、火、水”八类隐患信息上报机制。

“每个站点不仅是物资存放点,更是实时调度中心。”菏泽红盾情应急救护队佳和分站站长吴成说。

从“保障”到“激励”:一套让善行更有底气的支撑体系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刘海忠说。为此,菏泽推出“菏美志愿保”,为所有持证骑手免费投保意外险,总保额超4000万元,并将“非工作时段应急救援”纳入保障范围,实现365天×24小时全覆盖。

同时,设立“牡丹区花都基金”,对因参与救援导致的订单损失、误餐罚款等实报实销;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挂牌爱“新”餐厅21家,建设“暖新”驿站145个,为骑手提供充电、休息、暖心餐等服务。

去年年底,牡丹区还启动了骑手友好社区创建,推动“十个一”工作体系落地,包括规划停车场地、开展送暖活动、集结爱“新”商家等。同时,还统筹协调医院、教育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志愿者提供免费健康查体,并为其子女开设“暖心课堂”等服务,为他们幸福“加码”。

今年3月,骑手曹振和李佳敏在送餐途中参与救火,曹振不慎深二度烫伤,仍坚持至消防员赶到。住院期间,医院免除其治疗费用,他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并获得5000元奖金。“虽然受了伤,但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特别值。”曹振说。

从“赶时间送餐”到“停下来救人”,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是制度保障给予的底气。法律护航、4000万保额的意外险、实报实销的误工补偿,织成了一张让善行义举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网。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一场温暖传递的双向奔赴

在菏泽,新就业群体正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他们用车轮丈量城市,用善举温暖人心。他们不仅是“急救员”,还是“方针政策宣传员”“网格信息上报员”“公共文明引导员”。

目前,这支队伍已成功处置应急事故296起,累计救助救护群众302人,直接惠及上千家庭,通过知识普及和技能传播使近10万人间接受益。该项目经验荣获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库。

“看到有人受伤,第一反应就是停车救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队员李鲁伟说。

“能用学到的技能帮助别人,特别有成就感。”队员孙红岩说。

党建引领、制度保障、社会参与,构建起基层治理的“菏泽样本”。“以正气促正气,我们通过灵活的社会动员机制,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奔赴’。”刘海忠表示。

夜幕降临,于龙又接了一单。他的手机屏幕上,除了导航路线,还有被“置顶”的应急救护队联络微信群。他说:“我们送的不仅是餐,更是安心。”

这座城市,正因为有了这些“红盾骑士”,而变得更加安全、温暖、有光。

来源:成武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