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去水分再拿“数”说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08:00 1

摘要:身处数字时代,人们每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当然了,此“数”非彼“数”。且看,文章有阅读量,视频有播放量,直播有互动量,明星发文有转发量……一是一、二是二,一个个数字让“反响热烈”“顶流效应”有了具象表达,不能不说确有其进步意义。恰如一位作家,把数十万的小说销量数

漫画/王铎

身处数字时代,人们每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当然了,此“数”非彼“数”。且看,文章有阅读量,视频有播放量,直播有互动量,明星发文有转发量……一是一、二是二,一个个数字让“反响热烈”“顶流效应”有了具象表达,不能不说确有其进步意义。恰如一位作家,把数十万的小说销量数据摆出来,头衔上的“知名作家”立马就能服众;反之,书写得再好,但读者寥寥,在今天这个流量崇拜的时代,也有些底气不足。

拿“数”说话无可厚非,但前提是数字得真实。反观一些内容产品的数据计量单位,很难不让人打个问号。万、十万、百万都是稀松平常,动辄千万,甚至数以亿计。一些网络热播剧,几乎“剧均”播放量上亿,有的甚至达到了数百亿。中国网民已经不够用了,全球人口凑不足一部剧的点击量,所谓“大数据”,原来如此?当然,业内人士会跳出来反驳,说统计方式并非算人头。一个人的观看、退出,再续看,往复间就能贡献好几次播放量。即便如此,一个个天文数字也属于奇观了。

纵然“懂的都懂”,但数据“通货膨胀”还大有蔓延之势。有样学样者有之,你敢以亿起跑,我就敢翻上一番,后来者绝不跌份儿;巧变口径者有之,你拿全网口径统计,我拿平台端口说事,一时间冒出好几个“第一”。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吊高了外界的胃口不说,还让“内卷”之风更甚。压力之下,很多人对“注水”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云山雾罩的数据造假,除了营造出一派自欺欺人的“数字繁荣”之外,还炮制出大量粗制滥造的“内容垃圾”,更养活了一条刷量的黑色产业链,诸如电商捧哏、职业弹幕人、自动刷播软件等等。若任劣币驱逐良币,雪球越滚越大,就是对优质内容的挤兑和打压。良心创作得不到足够的市场回报,到头来就没人认真搞创作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总有人坚守正直、敢于较真。敢于较真的人多了,愿意直面“底数”的人多了,社会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氛围也就浓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