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椅子舞”没跳成,椅子先冒烟了——9月28日晚,林峯广州演唱会开场前半小时,场馆天花板里突然飘出一股焦糊味,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广播直接喊“演出取消”。
“椅子舞”没跳成,椅子先冒烟了——9月28日晚,林峯广州演唱会开场前半小时,场馆天花板里突然飘出一股焦糊味,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广播直接喊“演出取消”。
有人以为着火,有人以为恶作剧,直到工作人员把大家往外请,才确认是电气线路短路,没明火,但足够把一场万人派对按成暂停键。
三天后,主办方把赔偿细则端上桌:外地观众最多能报800块路费加两晚住宿,每晚封顶500;本地观众拿200块交通补贴。
数字不算惊艳,至少把“深表歉意”翻译成了可报销的发票。
林峯本人录了条视频,穿着彩排T恤,嗓子有点哑,说“12月31日补一场,港剧金曲环节送给广州”,算是把歉意折成歌单。
票务平台的数据很诚实:延期消息一出,跨年场二手票直接溢价两倍,还是秒空。
粉丝一边骂街一边抢票,身体很诚实。
有人调侃,这是“因祸得福”型营销,毕竟原定场次撞中秋假期,外地党请不了假;改到跨年夜,假不用请,还自带倒计时氛围,怎么看都像因祸得福的“官方黄牛”。
可场馆那头就没那么浪漫。
广州消防通报写得客气——“局部冒烟,未造成明火”,翻译过来就是:电线老化,温度飙升,烟感器救了全场。
文化部的文件紧随其后,要求10到12月所有大型演出“地毯式”查线路,重点盯电气和消防。
业内人透露,新建场馆爱把预算砸在座位数和灯效上,消防验收有时像走流程,一条线短路,整场演出秒变大型疏散演练。
对比香港红馆,同样万人场,电线检修周期短一半,应急发电车直接停在后门,万一跳闸,30秒内切换,观众连灯都不会闪。
内地不少场馆还没养成“带备胎”的习惯,一出事就抓瞎。
去年1到9月,全国8起演唱会设备故障,4起延期,平均拖23天,林峯团队3天拍板改期,算跑赢了同行,却跑不赢那根老化的电缆。
真正好笑的是粉丝心理。
某智库问卷说,68%的人觉得“艺人亲自道歉”比赔钱更管用。
林峯一条视频,点赞飙到百万,评论区齐刷“心疼峰哥”。
数据冷冰冰,情绪热腾腾——大家要的不是天价赔偿,而是一个态度:我把你当回事,你把我的时间和路费当回事。
赔800还是1000,差别不大;偶像肯素颜出镜,说一句“对不起,咱们跨年夜补回来”,情绪就找到了台阶下。
所以这事最该记的不是票价涨了多少,而是给行业提了个醒:舞台再炫,也扛不住一条破电线;声明再快,不如日常把检修表做扎实。
观众可以原谅一次意外,但很难原谅第二次敷衍。
跨年夜的港剧金曲单已经剧透,《使徒行者》《大唐双龙传》都在列表里——那些老歌陪很多人熬过通勤地铁,如今要陪他们跨年,也算烟雾里捞出的一点糖。
只是下次再进馆,估计不少人会下意识抬头:天花板干净吗?
电线换新的没?
这不是被害妄想,是花钱买来的条件反射。
演出行业想让人安心,得先让场馆本身“带妆上岗”,别等烟冒了才想起消防栓长啥样。
毕竟,观众可以为你抢票,也可以为你抢退票——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把他们的时间当真。
来源:幸运扑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