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母题深度指导】《书架上的旧航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7:42 1

摘要:以书架顶层落灰的旧航模为引 —— 机身贴着泛黄的贴纸,机翼有明显的粘合痕迹,螺旋桨还缺了一片叶片,点明 “这架不完美的航模,藏着我追逐航天梦的初心,也记录着我在挫折中坚持奋斗的成长”,快速点题,用具象物件引发读者兴趣。

以书架顶层落灰的旧航模为引 —— 机身贴着泛黄的贴纸,机翼有明显的粘合痕迹,螺旋桨还缺了一片叶片,点明 “这架不完美的航模,藏着我追逐航天梦的初心,也记录着我在挫折中坚持奋斗的成长”,快速点题,用具象物件引发读者兴趣。

1.航模的 “诞生”:梦想萌芽

描写小学四年级,看完航天纪录片后,我缠着爸爸买了第一套航模零件。每天放学后,趴在书桌前对照说明书组装,指尖被零件划破也不在意,满心期待 “让它像火箭一样飞起来”,展现梦想最初的纯粹与热情。

2.初次 “试飞”:挫折降临

讲述航模组装完成后,第一次在小区广场试飞 —— 用力掷出航模,它却只飞了两米就摔在地上,机翼断裂、零件散落。围观的同学笑着说 “你这航模根本飞不起来”,我捡起碎片,躲回家哭了很久,甚至想把航模扔进垃圾桶,凸显奋斗路上的首次打击。

3.重拾 “航模”:坚持奋斗

刻画爸爸的引导与自我转变:爸爸帮我把航模碎片粘好,说 “梦想就像航模,摔碎了可以再拼,放弃了才真的没希望”。我重新振作,上网查航模修复技巧,周末去科技馆请教志愿者,用零花钱买新零件替换损坏部分,甚至在航模上标注 “永不放弃” 的字样,展现从退缩到坚持的奋斗过程。

4.再次 “起飞”:成长蜕变

描写初二科技节,我带着修复好的航模参赛。试飞时,航模虽未飞得名次,却平稳盘旋了十多米。评委老师说 “你的航模或许不够完美,但里面藏着的坚持,比飞行高度更珍贵”。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奋斗的意义不仅是实现梦想,更是在过程中变得更坚韧,为航天梦打下坚实基础。

升华主题,表达 “如今这架旧航模仍摆在书架上,旁边多了我的航天知识笔记本、火箭模型图纸。它像一位老朋友,提醒我:梦想的路上难免有挫折,但只要坚持奋斗,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是向梦想靠近的一步。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奋斗的勇气,继续追逐属于自己的航天梦”,简洁点题,呼应开头。

二、满分素材摘抄・首尾呼应・感悟

书架顶层,放着一架我珍藏了五年的旧航模。蓝色机身贴着早已泛黄的 “神舟飞船” 贴纸,右侧机翼有一道明显的白色粘合痕,螺旋桨还缺了一片 —— 这是我小学时组装的第一架航模,也是我航天梦的起点。它或许不完美,却记录着我为梦想奋斗的每一个瞬间。(开篇点题,用航模细节引出梦想奋斗主题)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旧航模的机身上,泛起淡淡的光泽。我轻轻抚摸着机翼的粘合痕,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为航模哭泣却不肯放弃的自己。原来,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在一次次奋斗中,从 “摔碎的航模” 变成 “坚定的信念”。未来,我会带着这架旧航模的勇气,继续在航天梦的路上奋力奔跑。(升华主题,呼应开头的航模细节,凸显奋斗感悟)

以前总以为,实现梦想需要天赋和运气;直到与这架旧航模相伴的五年里,我才明白:梦想的核心是奋斗。从组装时的指尖流血,到试飞失败后的崩溃,再到一次次修复的坚持,每一步都是奋斗的印记。旧航模教会我,奋斗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依然愿意为梦想重新站起 —— 这份坚持,才是梦想最珍贵的底色。

三、范文借鉴

《书架上的旧航模》

书架顶层,放着一架我珍藏了五年的旧航模。蓝色机身贴着早已泛黄的 “神舟飞船” 贴纸,右侧机翼有一道明显的白色粘合痕,螺旋桨还缺了一片 —— 这是我小学时组装的第一架航模,也是我航天梦的起点。它或许不完美,却记录着我为梦想奋斗的每一个瞬间。

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在电视上看到 “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的直播,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画面,让我对浩瀚宇宙充满向往。“爸爸,我也想造能飞的东西,像火箭一样!” 我拉着爸爸的手撒娇。不久后,爸爸带回一套 “简易航模” 零件,笑着说:“从小小的航模开始,一步步靠近你的航天梦吧。”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航模。零件袋里的塑料片、螺丝、胶水,在我眼里像宝藏一样珍贵。每天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就趴在书桌前,对照说明书一点点组装。机身的卡扣总也扣不紧,我就用胶水慢慢粘;细小的螺丝拧不进去,我就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着转。有一次,指尖被锋利的塑料片划破,流出的血滴在零件上,我用纸擦干净,继续组装 ——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它飞起来。”

半个月后,航模终于组装完成。我抱着它跑到小区广场,迫不及待地想展示成果。在几个同学的围观下,我深吸一口气,用力将航模掷向天空。可它没像我期待的那样展翅飞翔,反而像断了线的风筝,只飞了两米就 “啪” 地摔在地上。机翼断裂,螺旋桨掉在一旁,甚至有几个小零件滚进了草丛。

“哈哈,这也叫航模?根本飞不起来!”“还想当航天员呢,连个航模都弄不好。” 同学的笑声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蹲在地上,捡起散落的碎片,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回家的路上,我紧紧攥着破碎的航模,心里又委屈又沮丧:“难道我的航天梦,连一架小小的航模都支撑不了吗?”

到家后,我把航模碎片扔在桌上,赌气地说:“我再也不弄航模了,根本没用!” 爸爸看到后,没有责备我,而是坐在我身边,拿起碎片仔细看了看:“你看,这架航模虽然摔碎了,但机身主体还在,只要把机翼粘好,换个螺旋桨,它还能重新飞起来。梦想也一样,遇到挫折就放弃,才真的没希望了。”

爸爸的话让我恍然大悟。那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用胶水把断裂的机翼粘好,又在网上查了 “航模修复技巧”,记在笔记本上。周末,我还特意去科技馆,向负责航模展区的志愿者叔叔请教:“为什么我的航模飞不高?” 叔叔耐心地告诉我:“航模的重心很重要,机翼角度不对,就容易失衡。” 他还帮我调整了机翼的倾斜度,教我正确的试飞姿势。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用零花钱买了新的螺旋桨和贴纸,一点点修复航模。我在机身侧面写下 “永不放弃” 四个小字,每次看到它,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航天梦。终于,修复后的航模重新站在了我面前 —— 虽然机翼的粘合痕还在,但它在我眼里,比任何完美的航模都珍贵。

初二那年,学校举办科技节,我毫不犹豫地带着这架旧航模报名参赛。轮到我试飞时,我按照志愿者叔叔教的方法,轻轻将航模向前推出。这一次,航模没有立刻掉落,而是平稳地在空中盘旋了十多米,才缓缓落地。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名次,但评委老师走到我身边,笑着说:“你的航模或许不是飞得最高的,但从它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和热爱 —— 这才是科技最动人的地方。”

如今,这架旧航模依然摆在我的书架上,旁边放着我的航天知识笔记本和火箭模型图纸。每天写作业累了,我就会抬头看看它,想起为它奋斗的日日夜夜。它像一位老朋友,提醒我:梦想的路上难免有挫折,但只要坚持奋斗,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是向梦想靠近的一步。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旧航模的机身上,泛起淡淡的光泽。我轻轻抚摸着机翼的粘合痕,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为航模哭泣却不肯放弃的自己。原来,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在一次次奋斗中,从 “摔碎的航模” 变成 “坚定的信念”。未来,我会带着这架旧航模的勇气,继续在航天梦的路上奋力奔跑,相信终有一天,能让自己的梦想,像真正的火箭一样,飞向浩瀚的宇宙。

四、技法学习・习一招会一套

1.“以物串情”,让梦想奋斗更具象

以 “旧航模” 为核心线索,将 “梦想萌芽(组装航模)— 遭遇挫折(试飞失败)— 坚持奋斗(修复航模)— 成长蜕变(科技节参赛)” 的过程串联起来,让抽象的 “梦想奋斗” 主题附着在航模的 “组装、破碎、修复、试飞” 等具体情节上,避免空洞抒情,使文章更具画面感与感染力。

2.“细节刻画”,凸显奋斗的真实性

聚焦细节描写:如 “指尖被塑料片划破”“眼泪掉在零件上”“在机身写‘永不放弃’”,展现组装航模时的专注与受挫后的委屈;“调整机翼倾斜度”“请教志愿者”“用零花钱买新零件”,体现修复过程中的主动与坚持。这些细节让奋斗的过程更真实可感,凸显 “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3.“情感分层”,让成长更有层次

细腻刻画情感变化:从最初 “对航天梦的向往”(缠着爸爸买航模),到试飞失败后的 “沮丧放弃”(扔航模、赌气),再到受启发后的 “重新振作”(查资料、请教他人),最后到科技节后的 “坚定信念”(珍藏航模、继续追梦)。情感分层推进,符合青少年为梦想奋斗的真实心理轨迹,让成长更具说服力。

4.“他人助力”,丰富奋斗的维度

引入爸爸的引导(“梦想摔碎了可以再拼”)与志愿者的帮助(调整机翼、教试飞技巧),展现奋斗路上不仅有自我坚持,还有他人的支持。这一设定让 “梦想奋斗” 的主题更丰满,避免单一的自我叙事,同时体现 “成长离不开身边人的鼓励”,引发读者共鸣。

5.“首尾呼应”,让结构更完整

开头以 “旧航模的细节” 引出梦想奋斗主题,结尾以 “抚摸航模、回忆成长” 升华主题,且都围绕 “旧航模与航天梦” 展开。结尾 “航模的勇气” 呼应开头 “航模的起点”,既让文章结构圆合,又强化了 “奋斗是梦想的底色” 这一核心感悟,让主题更鲜明。

五、一文多用・变式迁移考场高分作文

书架上的旧航模,最显眼的不是泛黄的贴纸,而是机翼上那道白色的粘合痕 —— 它记录着我为航天梦经历的第一次挫折,也让我明白:挫折不是梦想的绊脚石,而是检验初心、锤炼勇气的试金石。

挫折的 “打击”:描写航模试飞失败后,同学的嘲笑、自我的否定,甚至想放弃航天梦,展现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让读者共情 “梦想遇挫时的无助”。挫折的 “转机”:刻画爸爸用 “修复航模” 比喻 “重拾梦想”,引导我明白 “摔碎的航模能修好,遇挫的梦想也能重新出发”,凸显挫折带来的思想转变。挫折的 “价值”:联系后续科技节参赛经历,说明正是那次挫折,让我学会了 “查资料、请教他人、反复尝试”,这些能力成为后来追逐航天梦的宝贵财富,点明 “挫折让梦想更坚实”。【结尾范文】

如今,每次看到航模的粘合痕,我都不再感到沮丧,反而觉得它是 “勇气的勋章”。它教会我,没有不经历挫折的梦想,只有在挫折中坚守的人 —— 挫折这块试金石,终会让梦想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我的旧航模机身侧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 “永不放弃” 四个小字,字迹虽已有些模糊,却像一盏灯,照亮我追逐航天梦的路。它让我深刻体会:梦想的距离,不是用天赋丈量,而是用坚持的脚步一点点缩短。

【主体提纲】坚持的 “起点”:描写航模摔碎后,放弃的念头与航天梦的初心产生冲突,最终选择 “修复航模”,开启坚持的第一步,展现 “坚持源于对梦想的热爱”。坚持的 “过程”:刻画修复航模时的困难 —— 找不到匹配的零件、调整机翼角度反复失败,却从未停下脚步,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体现 “坚持是日复一日的付出”。坚持的 “收获”:描写科技节上,航模虽未获奖,却得到评委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会了 “不轻易放弃”,这种品质让我在学习航天知识时也更有毅力,点明 “坚持让梦想逐渐清晰”。【结尾范文】

“永不放弃” 的字迹或许会褪色,但它代表的信念永远不会。这架旧航模让我坚信,只要朝着梦想坚持下去,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终有一天,能跨越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我的旧航模能重新 “起飞”,不仅靠我的坚持,更离不开爸爸的引导、志愿者叔叔的帮助 —— 他们就像梦想路上的 “助推器”,用温暖与支持,帮我把摔碎的航天梦重新拼了起来。

爸爸的 “守护”:描写航模摔碎后,爸爸没有责备,而是陪我一起修复,用 “梦想如航模” 的比喻鼓励我,展现家人对梦想的理解与守护。志愿者的 “指引”:刻画科技馆志愿者叔叔耐心教我航模技巧,帮我调整机翼角度,甚至推荐航天科普书籍,体现陌生人对梦想的善意与助力。温暖的 “力量”:联系现在的自己,不仅坚持追逐航天梦,还会主动帮助同学解决航模难题,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点明 “身边人的助力,让梦想更有温度,也让我们学会传递爱与希望”。

如今,旧航模不仅是我的梦想纪念,更是一份温暖的见证。它让我明白,梦想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身边人的每一份支持,都是让梦想飞翔的力量 —— 这份温暖,会一直陪伴我在追梦路上勇敢前行。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