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里的智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8:00 1

摘要:“中午吃啥,管添双筷子不?”驻村“90后”书记董桂林因“蹭饭”收获数百万粉丝。热闹归热闹,他为什么能得到老乡和网友们的力挺?有人说,中国乡村的温情,都在千家万户的饭桌上。而就在这张能拉家常、聊故事的饭桌上,其实还有很多治理的智慧。

李俭

“中午吃啥,管添双筷子不?”驻村“90后”书记董桂林因“蹭饭”收获数百万粉丝。热闹归热闹,他为什么能得到老乡和网友们的力挺?有人说,中国乡村的温情,都在千家万户的饭桌上。而就在这张能拉家常、聊故事的饭桌上,其实还有很多治理的智慧。

饭桌上有与民交流的零距离。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很多外国记者都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场景所惊叹。如今,驻村干部放下公文包,拎着鸡蛋、牛奶、面粉走进群众家里,与大家同围一张桌、同吃一锅饭,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成了乡土社会血脉相连的一分子。这种融入群众的姿态悄然消弭那些“隐形的隔阂”,也在群众心里埋下了信任的种子。

饭桌上有听到声音的新方式。贴近群众的心窝,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访民问情,访民问需,访民问计,这都是干部的本职工作。跟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走心”而非“走形”,带着“土味”让身子坐下去,获得乡村社会的情感认同,谁家有难事,哪里有需求,实情就这样自然地被打捞上来。

饭桌上有办出实事的好效果。“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唐成的这一口头禅一直被广为传播,如今“做主”的内涵其实日益丰富起来。且看董桂林驻村期间,陪伴孤寡老人、探访困难家庭,解决了很多生活难题;把“蹭饭”过程拍成短视频,帮村子卖出了不少土特产。以更大视野来看,如今不少基层干部都是靠走泥路、坐炕头,听到了群众的“土办法”,也更能用心用情体会他们的急难愁盼,进而真正找到适合当地、领域发展的道路。

“不深入难晓百姓情,不勤奋难解群众事。”从“蹭饭书记”,到“局长骑手”,再到万千群众心中的好干部,他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接地气”。期待这样的干部再多一些,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