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头条千万不要让熟人知道。这话我先撂这儿,你可能觉得我小题大做,或者觉得我这个人不实在,对朋友还留一手。别急,你先听我唠完,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发头条千万不要让熟人知道。这话我先撂这儿,你可能觉得我小题大做,或者觉得我这个人不实在,对朋友还留一手。别急,你先听我唠完,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以前跟你想法一样,觉得有啥不能见的?咱写点东西,分享生活,记录想法,光明正大。
结果呢?热闹是热闹了,麻烦也跟脚来了。
先说我二姨。我写了一篇关于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文章,里面随口提了句“现在有些长辈,还总觉得省钱是唯一美德,有点跟不上时代”。
我二姨下午就看到了,直接一个电话轰过来:“你啥意思?嫌我抠门是吧?你小时候我还少给你买糖吃了?”我在这边赔了半小时笑脸,解释说我真没指您,说的是社会现象。
我二姨最后哼了一声:“那你写东西注意点!别让自家人对号入座!”挂了电话,我一身汗。
打那以后,我但凡写点跟家庭、代沟沾边的内容,心里都直打鼓,生怕哪句话又戳中了哪位亲戚的肺管子。
这还只是亲戚。同事那边,水更深。
我们单位有个大姐,人挺好,就是特别热心,爱张罗。她知道我写头条后,成了我的“头号粉丝”,每篇必看,还非得在办公室朗读精彩片段。
有一次我写了篇吐槽职场“摸鱼”技巧的,本来就是图一乐。结果第二天上班,部门领导路过我工位,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肩膀,说:“小王,文章写得挺幽默啊,看来对工作流程很熟悉嘛,都知道漏洞在哪儿了。”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领导那眼神,那语气,分明不是在夸我文笔好。
后来我才知道,是大姐把文章直接转发到部门群里了,还@了领导说:“看看咱们小王,多有心,都能发现管理漏洞了。”
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最憋屈的是朋友之间。有个关系挺铁的闺蜜,知道我写头条后,也跑来关注。
起初还挺好,经常给我留言互动。后来有一次,我写了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文章,里面写了个小时候的糗事,主角用了化名“小胖”。
本来就是个趣事,博大家一乐。可我那发小,对号入座了,觉得我写的就是她,是在揭她短。
直接在微信上问我:“你啥意思?把我那么丢人的事写网上,让我以后怎么见人?”我解释了半天,说真不是特指你,是很多童年趣事的融合。
她不信,觉得我红了,看不起闺蜜了。为这事,我俩冷战了小半年,关系大不如前。
经过这几档子事,我是彻底明白了。
为啥说“熟人眼里无伟人”?因为他们太了解你了。
你文章里稍微带点个人观点、生活细节,他们就能自动脑补出背后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尺子来量你。
第1️⃣,熟人会过度解读。你写个社会热点,表达下看法,他们不会就事论事,会琢磨:“他是不是在影射我?”“他最近是不是对我不满意了?”简单一个问题,变得复杂无比。
第2️⃣,熟人会带来无形的压力。一旦他们知道你写东西,你就会不自觉地开始“装”。不敢表达真实的、可能有争议的观点,不敢记录稍微私密点的生活感悟。
因为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他们评判你的素材。本来写作是个放松的事,结果搞得像在写工作汇报,生怕哪句话说错。
第3️⃣,也是最现实的,熟人会打扰你的创作节奏。今天这个朋友让你帮忙写个广告,明天那个亲戚让你给他家孩子写的作文“指导指导”,后天同事又觉得你某篇文章含沙射影,来找你“谈心”。
你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无效社交占据,还怎么静下心来创作?
你可能想问,那不让熟人知道,怎么涨粉?怎么提高阅读量?
兄弟,你搞反了顺序。头条这么大的平台,缺的是优质内容,不缺你那几个熟人的点击和关注。
你把内容做好了,自然会有真正喜欢你这个领域的、陌生的读者来关注你。这些陌生读者,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因为你的内容而来,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你们的互动基于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干净、纯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那具体咋操作,才能避开熟人呢?我总结了几个土办法,特别实用:
✅ 起个“妈都认不出”的笔名。千万别用你真名,或者跟你微信、QQ昵称高度相似的名字。越有特色、越有距离感越好。让你熟人就算刷到了,也一眼觉得“这是个陌生人,不感兴趣”,直接划走。
✅注册专用账号。 最好用一个新的手机号去注册头条号。别跟你常用的微信、QQ啥的绑定。现在办个副卡很方便,专门用于这些自媒体平台,从根源上切断关联。
✅内容“打码”。写文章时,如果涉及到个人经历,一定要做“模糊处理”。比如,把真实地名改成“某市”,把人物关系简化,细节改动。让它既保留故事性,又让熟人无法对号入座。把你自己的生活,当成创作素材库,而不是纪实文学。
✅管住自己的嘴。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别在朋友圈、微信群、QQ空间等任何熟人社交圈里,分享你的头条文章链接!
也别跟任何现实中的朋友炫耀你的号做得怎么样。你就当这是你的一个“秘密花园”,默默耕耘就好。
我后来就是这么干的。把我那个被熟人包围的号弃了,重新注册了一个,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来。
现在这个号,做得比以前舒心多了。我想写啥写啥,敢表达真实观点,也敢记录生活感悟。
因为我知道,屏幕那头的读者,是真的喜欢我写的东西。这种自由的感觉,比那几十个熟人带来的虚假繁荣,强一万倍。
所以啊,听我一句劝。想在头条也好,其他任何内容平台也好,做出点样子,体验创作的快乐,第一步,就是学会“躲着”熟人。
这不是冷漠,不是虚伪,而是给自己留一块能自由呼吸、真实表达的空间。这片空间,是你创作生命力的源泉,可得守护好了。
等你真正做起来了,有了一定影响力,那时候再让熟人知道,也不迟。
到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已经成熟、有自己风格和影响力的你,那种感觉,才是真的爽。
来源:小顾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