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搜索48小时卖空十万对珍珠耳环,剧组保险箱里躺着三百万项链,赵露思一句台词没提“买它”,品牌仓库却直接断货,这条隐形流水线比剧情更刺激。
正在搜索48小时卖空十万对珍珠耳环,剧组保险箱里躺着三百万项链,赵露思一句台词没提“买它”,品牌仓库却直接断货,这条隐形流水线比剧情更刺激。
800%搜索暴涨不是观众冲动,是平台早把“赵露思同款”设为热搜关键词,算法把耳环截图推到首页,点进去就是购买链接,一气呵成。
品牌方提前三个月把样品送进剧组,合同写明镜头必须给到耳垂三秒以上,多一秒不加钱,少一秒扣全款,精确到帧。
安保公司拿着保单跟珠宝一起进组,镜头一停,箱子立刻上锁,比演员下班还准时,因为真丢一件,保险公司赔,剧组口碑垮,品牌方直接撤单,三方都输不起。
溢价30%还排队,是因为品牌把“剧组合作”四个字印在卡片上,随盒附赠,消费者买的不是金属和石头,是“我也在那个浪漫场景里”的幻觉。
18到35岁女性占六成,她们把剧情投射到自己身上,下单那一刻等于给自己写了个小剧本:明天戴去公司,同事抬头多看一眼,戏就续上了。
二手平台假货涨45%,说明真货价格还没高到把穷人挡在门外,却刚好够让中间商吃一波差价,利润比卖真货还高,谁还老老实实做正品?
片方现在不只要广告费,还要销售额分成,合同里悄悄加了一条:珠宝公司每卖一件,剧组抽成8%,比收视率变现快多了。
监管部门盯的是“影视金融化”,说直白点,怕电视剧变成股市,先炒高同款价格,再出货割韭菜,观众成了接盘侠。
造型师权力暴涨,过去挑衣服看角色,现在先看品牌报价,谁给的高谁上镜,角色人设崩了也能改,反正观众最后记住的是耳环,不是台词。
我给爸妈讲这事,他们一句话点破:以前插播广告在间隙,现在广告就是间隙,剧情反而成了插播。
我听完心里一凉,原来我们以为在追剧,其实是在看超长直播,只是主播没喊321上链接,而是让男女主角替我们戴上。
更凉的是,我转头去搜了那副耳环,页面显示“预售排到半年后”,手指差点就点下去,那一刻我知道,我也成了数据里那800%之一。
下次镜头扫过耳垂,你是继续看故事,还是看自己要不要也买一对?
来源: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