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的童年没被吴磊的小哪吒萌到过?当年《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里踩着风火轮的红衣小孩,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如今再看《星汉灿烂》里身披铠甲的凌不疑,一个眼神就能镇住全场 —— 这哪是转型,分明是把 “童星魔咒” 硬生生走成了 “逆袭坦途”。在 “嘎子哥” 谢孟伟转型坎
谁的童年没被吴磊的小哪吒萌到过?当年《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里踩着风火轮的红衣小孩,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如今再看《星汉灿烂》里身披铠甲的凌不疑,一个眼神就能镇住全场 —— 这哪是转型,分明是把 “童星魔咒” 硬生生走成了 “逆袭坦途”。在 “嘎子哥” 谢孟伟转型坎坷、好莱坞童星频繁遇挫的全球演艺圈,吴磊用 18 年扎实脚印,给所有童星写了份转型说明书。#吴磊#
童星转型难,早已是全球共识。好莱坞的麦考利・卡尔金凭《小鬼当家》爆红后,成年作品始终摆脱不了 “童年标签”;两任 “嘎子哥” 安吉斯隐退、谢孟伟跨界带货争议不断,更印证了 “一夜成名易,转型长青难”。但吴磊偏走出了不一样的路:3 岁拍广告入行,5 岁演小哪吒初露锋芒,15 岁凭《琅琊榜》飞流惊艳全网 —— 这个角色台词不足 20 句,全靠眼神和肢体撑场:被梅长苏摸头时眼底的柔软,对敌时瞬间绷紧的肩颈,连递东西时指尖的迟疑都藏着戏,导演孔笙当年就夸他 “小小年纪懂‘留白’,比很多成年演员有悟性”。
真正的蜕变,从来不是突然开挂,而是每步都踩在 “破圈” 上。青春期的吴磊没困在 “可爱童星” 的舒适区,反而主动找 “难啃的骨头”。《星汉灿烂》里的凌不疑是他的关键一跃:这个角色前半段要藏住家族血仇的隐忍,后半段要爆发复仇的癫狂,还要在爱人面前流露少年柔情。吴磊把情绪层次拆解得极细:朝堂上眼神冷得像冰刃,转头见程少商时眼尾悄悄泛红;复仇前夜攥紧剑柄的手青筋暴起,却在听到爱人呼唤时瞬间收住戾气。有观众逐帧扒戏发现,他连走路姿势都随角色心境变 —— 前期挺直腰杆装沉稳,后期卸下重担才露出少年人的轻快。
更难得的是他 “通杀古今” 的可塑性。古装剧里能扛住大男主的气场,现代剧里又能褪去光环演活普通人。都市剧里的职场新人,他会设计 “面试时反复整理领带”“汇报时指尖轻扣桌面” 的小动作,让角色的青涩藏都藏不住;电影镜头前,他又收起电视剧的外放,转而靠微表情传递情绪 —— 某部现实题材影片中,他饰演的留守儿童见父母时,嘴角想扬又往下垮,眼眶红了却倔强地眨眼,这组不到 3 秒的镜头被影评人评为 “年度最戳心表演”。这种收放自如,恰是童星转型的核心难题:既能摆脱 “稚气”,又不丢 “灵气”。
当然争议从未缺席。有人在论坛发帖质疑:“吴磊的成功是不是靠‘童年滤镜’?换个没童星光环的演员演凌不疑,还会被夸爆吗?” 甚至有人说他 “资源太好,转型顺是运气”。但熟悉他的观众都清楚,他的 “运气” 藏在细节里:为演好将军提前练马术,吊威亚从马背上摔下来只揉了揉腰就继续;拍现代剧时跟着外卖员跑了半个月,学他们说话的语气和走路的姿态;就连被吐槽 “古装半永久” 时,他没急着辩解,反而接了部农村题材电影,晒黑八度演返乡青年。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童星的起点是运气,但能走十年靠的是笨功夫。”
把视线拉到全球,吴磊的转型路径其实藏着 “破局密码”—— 和他同样成功的韩国童星刘亚仁、好莱坞的汤姆・赫兰德,都是靠 “角色迭代” 代替 “标签固化”。刘亚仁从《玉琳成长日记》的少年到《思悼》的世子,赫兰德从舞台剧童星到《蜘蛛侠》的邻家英雄,都印证了 “真正的演员没有‘童星’后遗症,只有‘角色’生命力”。而吴磊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转型始终贴着 “接地气” 的底色:没有刻意追求 “转型宣言”,没有靠炒作博眼球,只是用一部部作品告诉观众 “我长大了,但没丢初心”。
如今 24 岁的吴磊,已经从 “被看着长大的小孩” 变成了 “能扛剧的实力派”。回看他的轨迹会发现,所谓 “转型范本” 从不是复制粘贴的公式,而是 “选对角色、磨对细节、打破边界” 的坚持。就像当年的飞流不会想到,那个跟着梅长苏身后的小护卫,有天会成为别人口中的 “演员标杆”。
最后想问:你心中吴磊转型最惊艳的角色是哪个?内娱还有哪些童星能走出这样的扎实路子?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