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一姐”突然从荧幕消失,转头去抖音讲《红楼梦》,评论区里却还在刷她“儿子病危”——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离谱。
“央视一姐”突然从荧幕消失,转头去抖音讲《红楼梦》,评论区里却还在刷她“儿子病危”——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离谱。
张蕾最近一次被大规模围观,不是主持晚会,而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晚。
她坐在自家书房,背后一架钢琴,镜头扫过,儿子弹完《春节序曲》最后一个音,起身冲她比了个心。
弹幕瞬间分裂:一半人喊“老师讲得真好”,另一半人惊掉下巴:“不是说孩子病得挺重吗?
”谣言就这么被一段9秒视频拍在地上,连响儿都没听见。
往前倒十二年,类似的狗血每隔几年就冒头。2012年,有人晒照片说她“包养小白脸”,其实是同事聚餐;2016年,传她“嫁山西首富”,她干脆把丈夫带到节目现场——一位做科技起家的普通人,戴眼镜,说话慢,台下观众愣没认出来。2022年,最离谱的“儿子病危”出炉,她只回了一句:“人心脏,看什么都脏。
”配了张在央视门口的旧照,留一句“江湖再见”,转身就走。
真转身了。2023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贴出新课表,《融媒体节目主持》主讲人:张蕾。
学生偷录的片段里,她拿自己当年在《欢乐中国行》的“车祸”现场当反面教材:耳返没声、嘉宾说方言、提词器黑屏,她就在台上愣了30秒,全靠现场编词圆回来。
“当主持人不是背稿,是给人递台阶,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一句话,把台下两百个00后说得鸦雀无声。
课堂之外,她开了个抖音号“书行者”,不卖货,只讲书。
第一期《红楼梦》上线那天,B站知识区排行榜第一,弹幕里刷“央视味就是不一样”。
商务印书馆一看数据,直接抱来合作,签三年,目标就一个:把经典拆成短视频,让人先尝到甜头,再回去啃原著。
她给团队立规矩:一集不超过8分钟,不准上价值,不准“哭腔”,讲完就下班。
结果《书行者》粉丝破两百万,比某些明星带货号还快。
有人替她算过账:离开央视,少拿一份稳定工资,却换来高校编制、自媒体分成、商业合作,怎么看都是“降维跳槽”。
可张蕾在《开讲啦》被问到“后悔吗”,她摇头:“以前我在台上说‘观众朋友大家好’,现在我对着手机说‘你好,今天想读哪本书’,传播半径反而更长。
”一句话,把撒贝宁都说得直点头。
最有趣的是她的课代表——9岁的儿子。
小家伙不喊她“妈妈”,叫“张老师”。
放学回家,先检查当天剪辑:“节奏慢了0.5秒,观众会滑走。
”张蕾把这条也写进教案:新媒体时代,连小学生都是产品经理。
学生听完哄笑,她却补一句:“别笑,他数据比你们好。
”
谣言还在更新,最新版本是她“被富豪老公抛弃,净身出户”。
她没回应,只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学校食堂窗口,她端着托盘,里面两荤一素,配文:“今日特价8块5,比央视盒饭便宜。
”配图定位:北京电影学院。
故事讲到这儿,基本明白了:离开聚光灯,她没消失,只是换了个赛道继续抢镜。
别人眼里的“跌落”,在她那儿叫“降维落地”。
毕竟,当舞台从1号演播厅变成手机竖屏,观众从现场两千人变成线上两百万,主持人还是主持人,只是递话筒的方式变了——以前是导线,现在是Wi-Fi。
来源:奋发旭日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