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南那位靠着“为娃维权”博眼球的妈妈,现在倒是活明白了——造谣老师、胡搅蛮缠那套玩得溜,转头就揣着二十几万粉丝开直播带货,合着之前的“委屈”全是演给网友看的剧本?
济南那位靠着“为娃维权”博眼球的妈妈,现在倒是活明白了——造谣老师、胡搅蛮缠那套玩得溜,转头就揣着二十几万粉丝开直播带货,合着之前的“委屈”全是演给网友看的剧本?
最让人膈应的不是她想赚钱,是她把“维权”当幌子,把公众的同情心当流量密码。当初哭哭啼啼说老师怎么打他儿子,编造一堆没影的事儿煽动情绪,多少人跟着义愤填膺,觉得这妈妈不容易、孩子受了委屈?结果呢?所谓的“冤情”查来查去是胡说八道,她倒好,踩着被造谣的老师、消费着网友的善良,把自己熬成了“网红”,直播间里卖货卖得风生水起,这算盘打得,隔着屏幕都听见响了!
更恶心的是,这种人一旦尝到甜头,只会带坏风气。今天她能用造谣博关注、靠胡搅蛮缠涨粉,明天就有人学着拿“家长”“弱者”的身份当挡箭牌,不管真事假事先闹一场再说——到时候,真正需要维权的人会被质疑“是不是又在博眼球”,认真工作的老师要被无端揣测,网友的善良被反复消耗,最后谁还敢相信“求助”?
这种把造谣当生意、拿他人声誉换流量的人,真别惯着!该查的查,该澄清的澄清,平台也别装看不见,二十几万粉不是她的“免罪金牌”,反而更该让她为自己的胡言乱语付出代价。法律要严惩造谣的恶,平台要封杀逐利的假,不然今天她能靠造谣带货,明天就能有更多人把“恶”包装成“正义”,把网络搅得乌烟瘴气!
别让“维权妈妈”变成“造谣网红”的遮羞布,善良不是用来被消费的,谣言更不该成为赚钱的工具!这种人,就该让她凉得透透的,必须严惩,给被她伤害的人一个交代,也给所有网友提个醒:别再为虚假的眼泪买单!
来源:智慧案件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