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支印着“M&G”标志的笔,一块印着卡通图案的橡皮,正悄悄地从美国学生的铅笔盒里,走向沃尔玛的货架,甚至出现在纽约街头时尚博主的文具分享视频中。
一支印着“M&G”标志的笔,一块印着卡通图案的橡皮,正悄悄地从美国学生的铅笔盒里,走向沃尔玛的货架,甚至出现在纽约街头时尚博主的文具分享视频中。
在上海晨光文具的办公室里,公司创始人陈湖雄可能从未想过,他三十年前因为吃不起饭而开始的文具事业,如今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大洋彼岸的消费者追捧。
2025年上半年,晨光在海外市场实现了15.92%的收入增长,达到5.57亿元。
相比国内市场的暂时下滑,海外业务正在成为这家文具巨头的新增长点。
如果你在中国读过书,几乎不可能错过那个黄黑色的“晨光文具”招牌。
据统计,晨光在全国有近7万家使用“晨光文具”店招的零售终端。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比中国所有的麦当劳和肯德基门店加起来还要多。
晨光的创始人陈湖雄出身贫寒,他回忆说:“那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初中的时候,我是班里吃不起食堂的五六个人之一。”
这个曾经为了吃饱饭而奋斗的年轻人,在1990年开始了他的文具事业。
从代理韩国和台湾文具起步,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被迫自己建厂生产,晨光的成长轨迹与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相似。
陈湖雄选择在上海建立工厂,因为“上海是中国的商业中心,很多老牌制笔企业都在这里”。
1999年,他在奉贤买下6亩地正式建厂,从此晨光进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实业阶段。
看似简单的笔,其实技术含量不容小觑。中性笔的笔头加工精度与难度不亚于精密手表零部件。
“一支笔看似简单,单笔头的制造就有20多道工序,别看笔头上这一个小小的球珠,我们有一整个科研团队在研究它。”陈湖雄解释道。
笔头的加工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实验条件下,一支水笔书写1500米的长度,笔头和笔头座的摩擦就达到30万次,要确保二者的匹配,精度要求非常高。
此外,笔头是空心的,检测难度比实心的手表零部件更大,只能通过远红外线加50倍显微镜检测。
2016年,一则“中国居然造不出圆珠笔头”的新闻曾引发广泛关注。
而事实上,晨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攻克了笔头生产的技术难关。
晨光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其精妙的渠道布局。
它的地推团队擅长寻找那些守着学校门口黄金位置的文具店。通过提供招牌、货架和补贴,晨光成功将这些小店纳入自己的销售网络。
这种策略看似简单,实则高明。小店获得了稳定的货源和支持,晨光则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品牌的快速扩张。
更重要的是,这8万家门店每天产生的进货数据,为晨光提供了无比精准的市场洞察。
哪个城市的学生突然迷上手账,哪所学校的老师换了作业本规格,这些信息迅速转化为供应链端的调整指令。
随着消费升级,晨光也开始从“功能提供者”向“情绪价值提供者”转变。
近年来,晨光积极与各大IP合作,如米菲、航海王、小王子等,推出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腾讯视频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剑来》、《斩神》等国漫IP联名产品,市场反馈良好。
九木杂物社是晨光品牌升级的重要尝试。
这里不再是传统的文具店,而是售卖生活方式的空间,从文创文具到玩具、旅行、包袋、数码、餐厨、家居等。
截至2025年上半年,九木杂物社会员量级已突破千万,为品牌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晨光的出海战略并非一蹴而就。
公司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深化海外市场本土化布局,不断打磨海外业务模式、渠道模式、团队模式和产品模式。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拓展非洲和东南亚市场,海外市场整体实现快速增长。
晨光海外业务的毛利率达到36.69%,高于国内业务的18.45%。这一数据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晨光如此重视海外市场。
与国内情况不同,晨光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是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它需要与来自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文具品牌直接竞争。
晨光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家公司也饱受“抄袭”的质疑。知乎上关于“晨光文具做了什么恶”的话题,浏览量超过2200万。
有观点认为,晨光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但2020年全年研发费用只有1.6亿元,研发费用率仅1.2%。
这种“高产”背后,是否存在“借鉴”其他品牌的嫌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此外,产品质量问题也时常被消费者吐槽。比如,主打“速干”功能的晨光中性笔,在标明“背面不易渗墨”的晨光活页纸上书写,却发生渗墨现象。
面对这些挑战,晨光需要更加注重原创创新和品质提升,才能真正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尊重。
尽管面临挑战,但晨光在资本市场仍被看好。信达证券预测,2025-2027年晨光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5.2、17.0、18.9亿元。
晨光的案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代工到自创品牌,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从产品功能到情感连接,晨光的每一步都映照着中国制造业的变迁。
今天,当你看到一块晨光橡皮躺在美国学生的铅笔盒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流动,更是一种商业理念和文化符号的传播。
晨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具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支好笔,一块好橡皮,依然能够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美国,一块中国橡皮的奇幻之旅才刚刚开始。而背后,是一家中国文具企业走向世界的野心的能力。#头条深一度#
1.华安证券:《晨光股份:25H1业绩承压 持续推进IP文创和品牌出海》,2025-08-28
2.人民日报海外版:《造一支中国人自己的好笔》,2019-06-07
3.观察者网:《文具店“借鉴生意经”:年入百亿,拿18亿买理财》,2021-05-12
4.证券之星:《【12315投诉公示】晨光股份新增2件投诉公示》,2024-06-06
5. 安证券:《25H1业绩承压,持续推进IP文创和品牌出海》,2025-08-28
来源:非遗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