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五一”假期,一场跨越赣鄂湘的文化盛宴在三地携手展开:南昌日报、长江日报、岳阳日报记者分赴三楼,见证三省游客共赴“江湖之约”的盛景,共睹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共同奏响长江经济带文旅协奏曲。
南昌日报、长江日报、岳阳日报“五一”假期联动探访“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飞檐凌霄,黄鹤楼倚江衔云,岳阳楼临湖映月——“江南三大名楼”依长江而生,凭诗文而名,千百年来镌刻着中华文脉的厚重印记。
这个“五一”假期,一场跨越赣鄂湘的文化盛宴在三地携手展开:南昌日报、长江日报、岳阳日报记者分赴三楼,见证三省游客共赴“江湖之约”的盛景,共睹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共同奏响长江经济带文旅协奏曲。
这场“千里江山图”的当代演绎,不仅是对“三大名楼”千年文脉的致敬,更是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赣鄂湘三省正以“江湖共生”的智慧,书写新时代长江文化的壮阔篇章。
滕王阁:文化体验在这里转化为文化传播
滕王阁景区免费开放区域扩大至九成,“五一”假期期间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游览打卡。(洪观新闻记者 喻云亮 摄)
5月3日9时,滕王阁南门游客中心的3台“智能背序亭”前已排起长队。
来自湖南益阳的李晓琳一家三口正对着“背诵免票”攻略反复练习:“《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都是千古名篇,这次带孩子来南昌,就是想让他们感受两省文化的交融。”说话间,10岁的女儿流利背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周围游客闻此纷纷点赞。
湖北荆门游客陈建国在拿到电子票后感慨道:“在虚拟人‘王勃’面前背诵时紧张了一下,但好在顺利通过。父亲常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是课本里的记忆,这次带他圆梦,也是想让他看看现代科技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位来自湖北孝感的游客说:“背一篇古文,游一座名楼,结一段缘分——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方式。”
从湖北到湖南,从亲子家庭到年轻游客,滕王阁的“背书免票”活动不仅吸引了人流,更激活了文化认同与地域情感的共鸣。
通过游客中心步入景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滕王阁广场上,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举着滕王阁文创雪糕拍照,青砖黛瓦间,古风与现代交织成独特的画面。来自湖北荆州的汉服爱好者小林手持定制雪糕,笑称:“这造型像不像‘孤鹜’?我们特意从武汉出发,就为拍一组‘江南三大名楼’的汉服大片!”她的朋友圈定位显示,今年她已打卡黄鹤楼、岳阳楼,每组照片都配了一句古文。
滕王阁顶楼,来自湖北黄冈的游客李建国感叹:“早就从课本里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次专程带孩子来感受古意!孩子说以后语文考试背古文更有底气了,这样的活动既是旅游体验,也是文化启蒙。”
与此同时,三省游客互动场景频现:湖北游客直播赣江夜景,湖南游客与汉服少女合影,南昌市民热情推荐“夜游赣江”项目。滕王阁景区志愿者丁思洋告诉记者:“这几天听到最多的对话是‘你们那儿有啥好吃的?’‘下次去长沙、武汉记得找我!’”
这种跨省游客的对话,折射出文化活动的辐射效应。
沿着滕王阁北园滨江步道漫步,游客惊喜发现,赣江美景已完全呈现。
南昌市民周志刚带着武汉朋友骑行至此:“以前江边是停车场,现在变成‘城市会客厅’,本地人都要重新认识南昌了!”
这得益于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该工程完成后,滕王阁景区免费开放区域扩大至九成,新增2.3公里滨江步道、8个观景平台及“章江晓渡”仿古商业街。
夜幕降临,赣江之上180客位纯电新能源游轮缓缓启航。赣江两岸的灯光如繁星点点,与波光粼粼的江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游客一边饱览两岸的壮美夜景,一边观看身着古装的演员们通过琵琶演奏、诗歌朗诵、情景舞蹈等形式,生动演绎诗人笔下的唐朝故事。
三楼甲板上,湖北游客张建军全程录制两岸灯光秀:“这种‘移动剧场’太震撼了!”南昌市民章平华带武汉朋友参观北扩片区唐风宋韵园林:“你看这汉白玉栏杆上的‘豫章十景’雕刻,还有28公里沿江灯光秀,晚上亮灯时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实景版!”
滕王阁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于串联起的“烟火气”。
北扩工程让景区与周边商圈、小吃街无缝连接。从游轮下船,不远处就是大士院街区,作为“网红街区”,这里是游客打卡“烟火南昌”的必去之处。在大士院街区的一家赣菜馆中,来自湖北仙桃的游客李婉婷和男友感叹:“上午逛万寿宫,下午登滕王阁,晚上吃水煮。这里不仅是景点,更是‘城市会客厅’!”
湖北旅游博主林小雨在社交媒体分享:“南昌的滕王阁让我重新认识江西,既有‘物华天宝’的诗意,又有‘还江于民’的诚意。下次一定带更多朋友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
在赣鄂湘游客“互送诗与远方”中,南昌正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书写新时代的文旅篇章。
黄鹤楼:经典诗词在这里鲜活映现
“五一”假期期间,来汉外地游客几乎必打卡黄鹤楼。(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5月2日中午,湖南湘潭游客何远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和上初一的儿子,随旅行团抵达武汉,首站参观黄鹤楼。“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从小从古诗词中看到诗人写到黄鹤楼的诗句,非常神往。儿子从地理、历史课程中了解了武汉和黄鹤楼,也很想来黄鹤楼看看!”
何远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幼教老师,和她同行抵达武汉的旅行团游客,有来自长株潭和浏阳的49位游客。她介绍,参观黄鹤楼的游客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才登上黄鹤楼顶层,长江和大桥尽收眼底,那一刻很震撼,感觉一路上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何远的儿子表示,登上黄鹤楼眺望大江,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大唐气象,体会到李白、孟浩然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壮美的诗句。
罗金是此次湖南旅行团的导游,已带团来黄鹤楼数十次。“名言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汉蛇山黄鹤楼的‘仙’是什么呢?以我的理解,那就是千百年来它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孟浩然、李白、岳飞给予黄鹤楼或情愁或豪迈的可穿越时代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象征,那些经典诗句代代相传,黄鹤楼已作为文化符号融入中华文化,珍藏于中国人的心中。”
罗金表示,湖南、江西游客来黄鹤楼参观的特别多,鄂赣湘三省同处长江中游,古代水路发达,水系相连,可以说是“同饮一江水”,造就了大家在饮食、语言、心理、性格等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从“五一”旅游盛况可见三省文旅交流紧密且深入,这无疑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黄鹤楼外地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假期前两日,游客预约量达到了4.5万人,占日最大承载量的90%。这一数据表明,外地游客对黄鹤楼的热情高涨,景区接待量接近饱和。
5月6日上午,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5天共计接待游客18.28万人。
总部设在长沙的湖南橄榄枝旅行社总经理张晓介绍,该社的湖北旅行社客户多,做了十多年了,每年也要接待几万湖北游客到湖南旅游。针对近年湘鄂两省游客互游升温的情况,专门设计了湖南、湖北的两省联游产品,一个是“长沙+武汉”,一个是“长沙+岳阳+武汉”。
“今年3月份,我们接了华科附中的研学团,应该是武汉高中首次跨省入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张晓说,江西游客去武汉,走自由行、自驾游的居多,游览黄鹤楼是少不了的。据介绍,从5月1日到8月底,长达4个月的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活动将持续上新。接下来,武汉将以长江为纽带,携手长沙、南昌、岳阳等城市,推出“我的家乡我的城”活动,共绘长江中游“诗意走廊”,打造长江文化品牌IP。
岳阳楼:“江湖故事”在这里接力续写
“五一”假期期间,岳阳楼游人如织。(岳阳日报记者 李婷 摄)
五月的洞庭湖,烟波浩渺处,岳阳楼如一叶轻舟,载着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5月3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上,来自武汉、长沙、南昌的游客已在楼前排起长队。他们手中的不是普通门票,而是一份份写满笔记的《岳阳楼记》——这条沿着长江串联起三省的文化纽带,正通过一个个普通游客的接力,续写着新时代的“江湖故事”。
2012年,岳阳楼景区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创性地推出了“背诵《岳阳楼记》免门票”活动,这一将千古名文与现代文旅相融合的文化体验活动,就像给传统文化插上了翅膀——游客只要流利背诵全文,就能喜提免票福利!寓教于乐的挑战机制,如十年磨一剑,已化身为景区的金字招牌,吸引数十万人次前来一展身手。2023年,岳阳楼景区引入AI智能评分系统,游客可在虚拟“范仲淹”面前背诵名篇,系统通过语音识别等技术对游客的背诵内容实时打分。湖北咸宁游客陈志强带着一家五口前来挑战,他坦言:“虽然卡在‘淫雨霏霏’的‘淫’字上,但AI提示功能很贴心,最后全家三代接力通关免票进入景区,更收获了文化自豪感。”
“看,这就是范仲淹笔下的‘朝晖夕阴’。”湖南大学生刘悠指着洞庭湖上的波光对武汉室友说,她们刚刚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文化接力”——五天之内,从南昌滕王阁的“落霞孤鹜”到武汉黄鹤楼的“白云千载”,最后在岳阳楼的“忧乐情怀”前会师。像这样的“三省巡礼”正成为年轻游客的新时尚,社交平台上,#跟着诗词游长江#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00万。
沿岳阳楼景区向南,洞庭南路和华菱港遗址公园里游人如织。长沙游客周志刚带着无人机航拍:“十年前这里还是杂乱码头、老旧小区,现在成了‘城市阳台’,岳阳人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百姓和游客。”
这得益于岳阳市“还湖于民、还岸于民、还文于民”的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区扩容工程。改造后,景区免费开放区域拓展至85%。新增洞庭诗墙、旅游栈道等景点,更将君山岛、飘尾灯塔等“野趣”纳入游览动线。
夜色中的“洞庭夜游”也成为了爆点。湖北游客王磊全程录像:“黄鹤楼有长江灯光秀,听说岳阳楼景区内的夜游剧《今上岳阳楼》也即将上演了,建议三省搞个‘名楼光影联赛’!”
文旅融合更激活城市“毛细血管”。鱼巷子老街,改造后成为“湖鲜美食博物馆”,湖北游客排队购买“岳阳楼造型”雪糕,江西老表在“洞庭三蒸”摊前学方言砍价。长沙“00后”博主小王发布Vlog《48小时吃遍岳阳楼》,镜头从巴陵广场早市拍到凌晨的烧烤摊,弹幕刷屏:“看饿了,立刻买票去岳阳!”
站在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大桥如长虹卧波,与对岸的现代楼宇共绘“江湖之城”新画卷。正如江西游客陈平所言:“登楼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范仲淹笔下‘政通人和’的今天。”当湘鄂赣三省游客在此共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长江文化的壮阔篇章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岳阳日报记者 李婷)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