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咋出现的?是强劲的西北风吹来的,还是洪水冲击形成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7 11:33 1

摘要:科学家在这片黄土地底下,居然挖出了250万年的地球天气日记!今天咱们就唠唠,这比五个江苏省还大的黄土高原,到底是西北风刮出来的,还是大洪水冲出来的?

您知道中国有个地方,天上刮阵风就能下一场"土雨"吗?这可不是开玩笑,甘肃庆阳老乡家里,三天不擦桌子就能积出半指厚的黄土。

科学家在这片黄土地底下,居然挖出了250万年的地球天气日记!今天咱们就唠唠,这比五个江苏省还大的黄土高原,到底是西北风刮出来的,还是大洪水冲出来的?

这事儿得从七十一年前说起,1954年夏天,中科院地质所的研究员刘东生在河南三门峡考察时,偶然发现老乡住的窑洞暗藏玄机,窑顶那层坚硬的"料姜石"竟然和黄土、红土有规律地叠在一起。

这个发现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让科研团队开启了横跨黄土高原的万里长征。他们用脚底板丈量出十条大剖面,发现黄土层里藏着30多层古土壤,每层土壤都记录着温暖湿润的气候周期,而上下黄土层则对应着干冷时期。

这层层叠叠的结构,活像一本250万页的气候百科全书。

要说这黄土咋来的,西北风可是头号功臣,每年春天,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裹着中亚沙漠的细沙,上演着现实版"沙尘暴快递"。

科学家测算过,这些粉尘以每年0.01至0.1毫米的速度堆积,最厚的地方在陇东董志塬攒出了250米厚的黄土,搁古代得用30层楼高的梯子才能摸到顶。但您要以为全是风吹的,那可就错了。

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5至-1万年)那会儿,冰川融水引发的超级洪水在泾河、洛河流域冲出了深达百米的沟谷,造就了现在支离破碎的地貌。2011年兰州大学团队在陇西盆地挖出20米厚的洪水沉积层,里头还掺着被冲垮的史前人类聚落陶片。

真正的大戏还得看青藏高原这个"幕后导演",距今4100万年前青藏中部抬升,阻断了印度洋水汽,让西北地区越来越干;26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蹿高,彻底改变了亚洲季风走向。

500万年前高原整体抬升到4000米,西北风遇上秦岭、太行山这两堵"挡风墙",被迫卸下携带的沙尘。

这三级跳式的抬升,硬是把黄土堆积区从新疆一路东推到山西,造就了北抵长城、南接秦岭的63万平方公里黄土王国,其中核心的鄂尔多斯地块就有40万平方公里。

您别小看这些黄土,它们可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录音笔"。1981年刘东生院士带着洛川的土样跑到瑞士,用超导磁力仪测出黄土磁化率曲线,居然和深海沉积物、极地冰芯的记录严丝合缝。

这个发现让中国黄土成了全球气候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老刘也因此在2002年捧回了环境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泰勒环境成就奖。现在咱们手机里查的天气预报,有部分算法还得感谢这些黄土提供的历史数据。

要说这黄土高原最让人头疼的,还得数千沟万壑的水土流失。延安农民曾说过,小时候下暴雨,院里积水能冲走半亩地的肥土。

不过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卫星照片显示植被覆盖率从1978年的11%飙到2020年的63%,朱鹮、华北豹这些珍稀动物都回来安家了。

科研人员还发现,近三十年黄土高原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下降0.3‰,说明植被固碳能力增强,这片黄土地正在变身超级"吸碳海绵"。

从女娲补天的传说到现代卫星监测,黄土高原的故事远没有结束。那些被洪水冲垮的史前聚落陶片,深埋地底的古土壤层,还有老乡窑洞顶上坚硬的料姜石,都在述说着风与水的博弈传奇。

来源:科学学习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