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年,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澜起科技而言,却宛如一个充满跌宕起伏的完整发展周期。这一周期里,澜起科技历经纳斯达克的辉煌与低谷,又在科创板重焕生机,如今站在香港IPO的新起点,每一步都承载着梦想与挑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六年,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澜起科技而言,却宛如一个充满跌宕起伏的完整发展周期。这一周期里,澜起科技历经纳斯达克的辉煌与低谷,又在科创板重焕生机,如今站在香港IPO的新起点,每一步都承载着梦想与挑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2013年,澜起科技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一壮举在当时无疑是国内芯片行业的重大突破,也让澜起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命运似乎在此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上市不久,澜起科技便陷入了财务造假风波。这一负面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公司和资本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
财务造假风波给澜起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受挫,公司的声誉也一落千丈。尽管最终经过严格的审计,证实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无造假行为,但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在上市仅仅一年后,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的考量,澜起科技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果断的决定——私有化退市。这一决定,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在更稳定的环境中重新审视自身战略,积蓄力量,为未来的再次崛起做准备。
时光匆匆,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板块——科创板。澜起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实力,成为了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这一消息如同春风般吹遍了资本市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上市首日,澜起科技的表现堪称惊艳。公司市值一举突破千亿大关,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市场对澜起科技的高度认可,更象征着国产芯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崛起。澜起科技也因此被誉为“国产芯片之光”,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和行业人士瞩目的焦点。这一荣耀时刻,是澜起科技多年来坚持创新、砥砺前行的最好回报,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又过去了六年。在2025年6月这个特殊的时刻,澜起科技这个在全球内存互连芯片领域占据市占率第一的厂商,第三次叩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而这一次的目标是香港IPO。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人们纷纷猜测澜起科技此番动作背后的深意。
众所周知,企业赴港上市通常有着明确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补充资金或者拓展国际市场。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澜起科技身上时,却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2024年,澜起科技的账面资金十分充裕,共有68.43亿,资产负债率仅为6.73%,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似乎并不缺钱。与此同时,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海外业务实现营收25.77亿,占比高达70.8%。在这样的情况下,澜起科技为何还要选择赴港上市呢?这一疑问如同一个谜团,吸引着我们去深入探寻其背后的真相。
要解开澜起科技赴港上市背后的谜团,我们就需要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
探寻澜起科技的登顶之路,不妨从一组关键数据开始。2025年一季度,在我国芯片设计企业毛利率排名中,澜起科技以60.45%的毛利率仅次于海光信息(61.19%),位列行业第二。而且,二者间的差距已从2024年的5.6个百分点缩小至2025年一季度的0.74个百分点,澜起科技加速追赶的势头可见一斑。
澜起科技的毛利率之所以能达到行业领先并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无疑是关键因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服务器成为了推动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而AI服务器的三大支柱,便是运力、算力和存力。
海光信息、紫光股份专注于算力领域,不断推出高性能的计算芯片,为AI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长鑫存储则属于存力环节,致力于存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
澜起科技切入的是运力领域,其核心产品内存接口芯片,宛如存储芯片和CPU服务器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保障数据快速稳定传输的重要使命。
2024年,澜起科技的互连类芯片(包括内存接口芯片、高性能运力芯片)营收占比高达92%,是妥妥的主力业务。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AI服务器对高带宽内存的需求日益提升。DDR5内存接口芯片凭借其高带宽和低延迟的优势,成为了支持AI算力发展的关键组件。目前,全球能生产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厂商只有澜起科技、瑞萨、Rambus三家。按2024年收入计算,澜起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市占率达到了36.8%。
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价值量约为DDR4的2 - 3倍。2024年,公司DDR5出货量已经超过DDR4,这一转变不仅推动了公司互连类芯片业务的快速增长,还使得其毛利率较2023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
而且,澜起科技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加码研发,紧跟技术迭代节奏。
近年来,内存接口芯片的技术迭代周期明显缩短,由DDR4的18 - 24个月降至DDR5的12 - 18个月。为了应对快速迭代的技术需求,自2019年上市以来,公司研发费用由2.67亿逐年增长至2024年的7.63亿,研发费用率也超过了20%。
正是基于高研发投入,澜起科技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研发的DDR5第三代内存接口RCD芯片已规模出货。同时,公司第五代RCD芯片已向客户送样,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000MT/s,精准把握了DDR5迭代升级的产业机遇,有望继续保持毛利率领先。
澜起科技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将技术实力转化为话语权,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澜起科技不仅是我国唯一入选全球微电子标准化组织JEDEC董事会的内存互连芯片企业,更牵头制定了DDR5 RCD、MDB及CKD芯片的国际技术标准。这一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国产芯片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话语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芯片企业的实力和担当。
2025年上半年,澜起科技发布中报预增公告,这一消息如同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公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6.33亿,同比增加58.17%;实现净利润11亿 - 12亿,同比增长85.5% - 102.36%。受益于AI行业对数据传输的需求激增,公司预计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实现连续9个季度的环比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上市起,澜起科技坚持每年分红,累计金额达21.4亿。公司还将于2025年中期分红,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公司对现金管理能力的信心,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公司的稳健经营和责任担当。
澜起科技能够保持稳定的分红能力,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不同于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建厂,澜起科技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仅专注芯片研发,有效控制了资本支出。这种模式使得公司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经营风险。
尽管澜起科技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但前行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三大挑战不容忽视。
其一,内存接口市场规模较小,想象力不足。2024年,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为10.0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5%。虽然增速较高,但规模比起上千亿美元的存储芯片市场,实在杯水车薪。就算澜起科技是全球市占率第一,短期内也很难突破百亿营收。这一现状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空间,使得澜起科技在追求更高目标的道路上面临着一定的瓶颈。
其二,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2024年,澜起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为27.91亿元,占比达到76.7%。这并非公司拓客能力弱,而是行业集中度太高。澜起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是DRAM存储芯片厂商,而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三大巨头就占据了全球DRAM市场超90%的份额。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使得澜起科技在业务拓展上受到一定限制,一旦主要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或合作关系出现波动,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其三,服务器业务毛利率较低。澜起科技为开辟新增量,与英特尔、清华大学合作推出了面向国内市场的津逮服务器。从数据上看,津逮服务器确实为公司提升了营收,2024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大增198.87%。但其CPU内核芯片由英特尔提供,成本占比高达90%,致使产品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仅为4.75%。较低的毛利率使得该业务对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有限,也反映了公司在服务器业务领域面临着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的挑战。
总的来看,澜起科技并不缺钱,缺的是广阔市场。如何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降低对主要客户的依赖,如何提高服务器业务的毛利率,这些都是澜起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市场挑战,澜起科技早在2019年上市时就有所布局,将研发AI算力芯片列为募投项目之一。这一举措体现了公司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旨在通过拓展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2024年第四季度,该项目在投入1.2亿后暂缓推进。那么,澜起科技将研发资源转移至何处了呢?
一方面,研发GPU互联的关键组件PCIe芯片。
随着AI大模型训练量激增,GPU高速互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AI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GPU进行并行计算,而如何实现这些GPU之间的高效互联,成为了提高训练效率的关键问题。PCIe芯片凭借延长传输距离等优点,成为了GPU互联的关键组件。
目前,澜起科技是全球唯二能供货PCIe Retimer芯片的厂家,2024年该芯片累计出货量超百万颗。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然而,全球PCIe Retimer芯片市场仍由Astera Labs主导,2024年其市占率高达86%。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澜起科技需要借助港股市场,扩大海外知名度,尤其是加深与PCIe芯片客户的合作。通过赴港上市,澜起科技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关注,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从而为PCIe芯片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拓展CXL高速互连技术。
CXL开放式高速互连技术通过统一内存地址空间,提高CPU、内存及加速器之间的通信效率。在当今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如何实现不同计算设备之间的高效数据传输和共享,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CXL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2022年,澜起科技发布全球首款CXL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MXC),并顺利通过数十项严苛测试。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澜起科技在CXL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2025年,公司MXC芯片被列入首批CXL2.0合规供应商,技术领先性得到了验证。另外,三星和SK海力士入选CXL2.0合规供应商时,受测产品均采用了澜起科技的MXC芯片。这一系列成就不仅证明了澜起科技在CXL技术上的实力,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
这样一来,公司研发资金不仅要投向DDR5内存接口芯片,还要推动PCIe6.0Retimer芯片、CXL3.0MXC芯片等前沿技术迭代,以应对AI算力需求的持续升级。即使公司资金充裕,赴港上市仍可为其补充长期研发资金,抵御研发失败风险。研发前沿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研发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研发失败,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赴港上市,澜起科技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研发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降低研发风险。
更重要的是,澜起科技通过募资,更有底气在半导体领域寻找契合产业链布局的投资及并购项目,加速业务拓展和技术整合。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通过投资和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和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澜起科技可以借助港股市场的平台,积极寻找具有潜力的投资和并购目标,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技术的跨越式提升。
掌握技术,就是掌握话语权。澜起科技的领先,不止在于技术和产品,更在于将话语权带向全球市场。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舞台上,技术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而话语权则是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澜起科技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内存互连芯片领域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中国芯片企业的声音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但也要清楚,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并不大,加之技术迭代速度很快,澜起科技若想保持领先,唯有加强研发、拓展新市场这两条路。加强研发可以确保公司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拓展新市场可以为公司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正因如此,澜起科技着眼于长远战略布局,选择赴港上市。这一决策不仅是公司应对当前市场挑战的需要,更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不妨期待下一个6年,澜起科技能否顺利通过挑战,守住全球第一的宝座。相信在澜起科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澜起科技一定能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史海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