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在商场,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一家新开的亲子餐厅门口,一位母亲带着七八岁的男孩,接连取了五份小蛋糕和三杯果汁。
上周在商场,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一家新开的亲子餐厅门口,一位母亲带着七八岁的男孩,接连取了五份小蛋糕和三杯果汁。
孩子小声说:“妈妈,我们不是来吃饭的吗?”母亲得意地晃着手里的点心:“这些不要钱的点心多好吃,又省了一百多块呢!”说完便拉着孩子离开了排队区。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深思。据某教育机构2023年的调查显示,经常参与这类“占便宜”行为的孩子,超过65%会在学校出现随便拿用他人物品的情况。
这让我想起邻居家的孩子明明。他妈妈就是个“精打细算”的高手,经常带着他辗转各家餐厅的免费试吃区。
明明在学校也学会了这套,今天拿同桌的橡皮,明天“借”同学的漫画书。
起初同学们都不计较,直到有次他未经允许拿了班长的限量版钢笔,还理直气壮地说“不就是支笔嘛”。
这件事后,同学们都开始疏远他,明明变得形单影只。
其实孩子们都懂得“不好意思”。有个六年级孩子曾在日记里写:“每次妈妈带着我在商场里蹭吃蹭喝,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种面红耳赤的羞耻感,远比饿肚子更让人难受。
换个角度想,餐厅准备这些点心本是出于善意,就像小区里张阿姨总爱在院门口摆个免费茶摊,她说“夏天给路过的人解解渴,是件开心事”。
若是每个人都抱着占便宜的心态,这份善意迟早会消失。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带我去镇上的面馆。有次老板多找了两块钱,走出门后奶奶发现了一定要还回去。
当时我不理解,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贪小便宜的人永远发不了财。”这句话我记到现在。
现在自己也当了父母,才明白言传身教的力量。你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学。今天你教他蹭免费点心,明天他就可能想着不劳而获。
与其绞尽脑汁省这些小钱,不如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比如鼓励孩子通过做家务赚取零花钱,然后用自己劳动所得去享受美食。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价值,更能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
毕竟,靠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享受一顿美餐,那份心安理得的快乐,远比偷偷摸摸占小便宜来得踏实。
父母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为孩子描绘人生的底色。今天我们在餐厅门口的一个选择,或许就决定了孩子明天的人生格局。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弃的是区区几块点心,得到的却是孩子光明磊落的一生。
让我们用正直的言行,在孩子心里种下尊严的种子,待它长成参天大树,自会为孩子遮风挡雨。
#家庭教育 #价值观培养 #育儿心得 #品德教育 #亲子关系
来源:人间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