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全国水肥一体化提单产观摩交流会的100多名参会代表,来到淄博临淄绿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实地观摩合作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这家合作社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何独特之处呢?
9月26日,全国水肥一体化提单产观摩交流会的100多名参会代表,来到淄博临淄绿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实地观摩合作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这家合作社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何独特之处呢?
秘密就在于合作社负责人李延强探索研发的浅埋滴灌一铺两用新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减垄增地、节本增效,让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田集成应用,促进了粮食单产提升。
李延强介绍合作社探索的浅埋滴灌一铺两用配套集成技术。
50岁的李延强,早年曾从事建筑行业。2009年,他看到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出台,毅然踏上了从“建筑人”到“新农人”的转型之路。2013年,他牵头成立了淄博临淄绿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他流转土地达到1000余亩。但很快就出现了新问题:传统的大水漫灌,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还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最佳需求。
于是,李延强开始尝试把滴灌带铺在地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铺设在田间的滴灌带遇到大风容易打结,鸟啄鼠咬会导致破损漏水,另外,玉米根系缠绕毛滴灌带,导致回收费力。”面对新问题,李延强没有退缩,又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这些新问题。
经过多次尝试,他联合市、区农技推广部门,逐渐探索出了浅埋滴灌一铺两用配套集成技术。李延强本人先后获得“滴灌带Y型接头”等相关专利7项。
据李延强介绍,新技术通过在高性能播种机上加装滴灌带铺设架,小麦秋播时,实现底肥施用、播种、滴灌带铺设等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滴灌带一般浅埋于地下3-5厘米处,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对埋深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浅而不露的效果。
春季小麦返青之前,把浅埋的滴灌带提到地表,此时小麦株高20厘米左右,生长速度快,小麦苗能有效挡风,避免滴灌带被风吹起打结,被鸟鼠等动物的啄咬等。滴灌带提到地表后,还能有效地避免后期被作物根系扎在土里。
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的智能水肥一体机。
“小麦收获时,只需将田间主管道撤出,防止收获机械损坏主管道及配件,毛细滴灌带可承受镇压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常规机械一定程度的碾压,不用撤出。玉米播种后,只需铺设连接主管道,毛细滴灌带可继续使用。”李延强说。
这种方式实现了滴灌带一次铺设,两季使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浅埋滴灌一铺两用配套集成技术在2023年被评为山东省新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案例、2024年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如今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食面积扩大到3500余亩,通过采用这项新技术,浇灌仅需2个人。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2025年临淄区夏玉米种粮大户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8万余亩,在种粮大户中技术应用率达到85%。
近年来,李延强还通过在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推广这项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新疆、内蒙古、江苏等地得到推广应用,大量农户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