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炅和黄磊俩人手拉手站在院子里,眼眶泛红,黄磊轻声说“以后我还是会给你做饭吃”,何炅接话“我还是会夸你,哪怕没人信了”。
提到国内能够治愈心灵的综艺,那《向往的生活》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地位。
以前这节目多治愈,黄磊做饭、大家干农活,烟火气能冲散一天的累,评分就没低过。
然而,现在第八季一开播,口碑却直线下滑,更是让无数网友刷屏“爷青结”,这节目到底是怎么了?
第八季一开场,倒是没丢“情怀牌”的老套路。
何炅和黄磊俩人手拉手站在院子里,眼眶泛红,黄磊轻声说“以后我还是会给你做饭吃”,何炅接话“我还是会夸你,哪怕没人信了”。
这段对话刚放出来,不少老观众还跟着感慨“爷青回”,以为这季能找回以前的感觉。
可没等这份感动持续多久,节目一进入正片环节,画风就突然变了,常驻嘉宾张子枫、彭昱畅到齐后,四人先是热情拥抱,可拥抱过后就没了下文。
进了蘑菇屋,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以前的蘑菇屋,厨房堆满食材,院子里放着农具,连屋檐下都挂着晒干的玉米辣椒,满是生活气。
可现在的蘑菇屋,客厅角落摆着欧式秋千,墙上挂着装饰性渔网,厨房干净得像没开过火,灶台连口锅都没有。
几人站在屋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彭昱畅摸了摸秋千绳,张子枫低头踢了踢地板,半天没找到话题,就这么无所事事地晃了20多分钟,活像一群来景区打卡的游客。
好不容易熬到几人走到照片墙前,本以为能聊点前几季的趣事,结果没说两句就拐到了“金主爸爸”身上。
紧接着,彭昱畅从旁边拎过一块印满赞助商logo的广告牌,站在院子中央,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念广告词。
他念得生硬,表情僵硬,念到“XX产品超好用,全家都爱用”时,嘴角明显抽搐了一下,眼神还不自觉飘向旁边的何炅,显然自己都觉得尴尬。
要知道,前几季打广告都藏着掖着,比如做饭时用赞助商的调料,喝水时拿赞助商的瓶子,自然融入剧情,观众不反感。
可现在倒好,直接把广告牌怼到镜头前,硬邦邦地念十几分钟,连点掩饰都没有,跟电视剧里突然跳出的弹窗广告没区别。
广告拍完之后,节目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尬聊循环”。
几人围坐在沙发上,何炅试图找话题:“彭昱畅曾经还把玉米苗认错了”,黄磊接了句“现在这地方不用种地,舒服多了”,之后就没了下文。
沉默了几秒,张子枫干脆起身走到窗边,盯着外面的树发呆,足足五六分钟没说话;彭昱畅掏出手机刷了两下,又赶紧收起来,显然也不知道该干啥。
这季节目打着“戏剧”的旗号,还特意把拍摄地搬到了乌镇,明眼人都知道,黄磊是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这波“公费宣传”的心思藏都藏不住。
不少观众一开始还挺期待,想着能看看明星排话剧的样子,结果实际的“排练”场景,却让大家看傻了眼。
一群人来到乌镇某剧院,刚进门黄磊就跟工作人员热情打招呼,宣传意味拉满,等到开始“排练”,更离谱的事来了:导演拿着剧本说“先顺一遍台词,注意情绪起伏”,可没人动。
黄磊靠在椅背上,手里翻着剧本,念台词时跟聊天似的,连声调都没变化;彭昱畅念错了三次台词,自己都笑场了,也没人纠正;张子枫捧着剧本小声念,声音小到麦克风都快收不到;何炅倒是想带动气氛,可没说两句也被冷了下来。
后来黄磊大概觉得光读剧本太无聊,提议搞个比赛:“咱们比谁读得准,错一个字扣一分,输的人去打扫后台”。
观众本以为能有点新花样,结果比赛过程更敷衍,几人坐在那慢悠悠读,错了也没人较真。
连何炅后来跟张艺兴聊天时都忍不住自嘲:“昨天下午我们在那坐了一下午,啥事也没干,然后黄老师领着我们出去吃饭,一天吃了三顿饭,你说颠不颠?”
这话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心声:俩小时的节目,前半段尬聊,后半段读剧本,没一点能抓住人的看点,看完跟没看一样,还不如去刷前几季的花絮,至少花絮里还有嘉宾干农活、开玩笑的真实互动。
其实观众也不是不接受创新,《向往的生活》播了八季,一直守着“种地做饭”的老套路,确实容易看腻。
可创新得守住根啊,这档节目的根,从来不是花哨的主题,而是田园生活的治愈感。
前几季里,嘉宾们凌晨起来摘玉米,顶着太阳劈柴,黄磊在灶台前忙几个小时做一顿饭,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时聊家常、说心事,那种的踏实感,让不少在城市里奔波的观众觉得治愈。
可现在的节目里,这些东西全没了:没有农活,没有做饭,嘉宾们要么坐在一起尬聊,要么读剧本,连最基本的生活气息都没了。
想推广戏剧没问题,想商业化也能理解,可不该借着“向往的生活”这个IP,把节目变成私货和硬广的载体。
要是想继续做《向往的生活》,就得捡回以前的烟火气,让嘉宾动起来,让节目有生活味,而不是拿着“情怀”当幌子,塞一堆没人想看的私货。
说到底,情怀这东西就像一碗米饭,偶尔加点菜能更可口,可要是往里面掺沙子,再香的饭也咽不下去。
要是《向往的生活》还这么糊弄下去,老观众会慢慢走光,新观众也不会来。
曾经的“慢综天花板”,要是再找不到自己的根,迟早会变成大家吐槽的“尬聊片”,到时候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来源:小玖娱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