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卖出60元体验! “鸡排哥”如何用反套路经营狂揽人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20:21 1

摘要:在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一位名叫李俊永的炸鸡排摊主,凭借一套被网友称为“规则怪谈”的经营方式,在短时间内火爆全网。

> 一辆三轮车,一份现炸鸡排,竟在景德镇街头掀起一场关于商业本质的思考

“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四点半后不接散户!”“学生5块,路人6块,12点后买加1块!”……

在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一位名叫李俊永的炸鸡排摊主,凭借一套被网友称为“规则怪谈”的经营方式,在短时间内火爆全网。

每天黄金时段能服务200多名顾客,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千万,他就是最近爆红的“鸡排哥”。

规则创造价值:小摊位的非常规经营法

鸡排哥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一系列“反常识”的经营法则。

与传统地摊“来者不拒”的思路不同,他主动用“时间+价格”双重筛选机制锁定核心客群——景德镇五中的学生们。

每天16:30后,他会收起“散客接待”纸牌,专注服务放学时段的学生。他推出学生专属5元定价,既贴合中学生10-20元的日均零花钱区间,又形成了鲜明的身份绑定。

这种“放弃全客群、做透专属流量”的策略,效果显著——黄金时段服务人次从混合客群的120+提升至200+,学生复购率高达“每周至少3次”。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那套被网友调侃为“规则怪谈”的体系:

刚炸好的鸡排必须敞开袋子递送,用可视化呈现消除顾客对分量的顾虑;12点后购买涨价1元,用价格杠杆规范客流;4:30后拒绝散户,保障核心客群的服务效率。

这些规则让运营实现“可预测、可控制”,提前备料避免浪费,固定定价减少议价环节,相比传统地摊“看天吃饭”的混乱状态,形成了显著的效率优势。

情绪经济:6元鸡排吃出60元体验的奥秘

“鸡排哥”的走红不止于产品,更在于他将2平方米的摊位打造成了学生的“情绪小站”。

面对询问等待时间的顾客,他会笑着回应“最主要就是不要等好久”;遇到着急的学生,他会加快动作说“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让你再等了”。这种真诚互动让5元鸡排承载了远超食物本身的价值。

有咨询机构调研显示,62%的消费者愿为“有趣的规则”多支付30%费用。

这与传统餐饮追求“宾至如归”不同,鸡排哥通过制造“被规则支配”的体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类似案例还包括长沙“只收现金的茶颜悦色”、成都“禁止拍照的冒椒火辣”。

即使在高峰期,鸡排哥也能维持现场秩序,并记住每位顾客的需求。购买鸡排不仅能享受到美食,还能获得丰富的情绪价值,这让他的小摊成为了当地的打卡点。

真诚是最硬核的营销

当网红店还在玩“限量三小时”“打卡发圈免单”的饥饿营销时,“鸡排哥”的“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

最初每人卖5份,顾客抱怨“吃不完”,他减到3份;仍有食客排两小时空手而归,再砍到2份,还做了带城市标语的排队卡。

“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他的话朴素得像街坊聊天,却精准戳中当代人痛点。

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从不“挑场合”。收摊剩一块鸡排,没想着留给自己或明天卖,随手递给陌生人;“鸡排嫂”天热发矿泉水,不是拍视频博好感,单纯想让顾客解渴。

这些举动没有表演感,像极了小时候巷口卖糖画的爷爷,多给糖稀总说“小孩家家的,别告诉大人”。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

小微商业的破局之道:精准比宽泛更高效

“鸡排哥”的案例为众多小微商家提供了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的新逻辑。

精准锚定客群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支点。他不仅精准定位学生群体,还通过规则化运营构建起独特的竞争壁垒。

流程工业化管控下,订单按到达时间编号,炸制全程不接受插队。他独创的“三秒递鸡排法”——接过钱、扔鸡排、喊编号,整套动作10秒完成,日均售出800多份。

这种效率让他的人效达到普通餐饮摊的三倍。

从“产品为王”到“情绪定价”,鸡排哥的案例证明,在Z世代消费观中,情绪价值可部分替代产品溢价。

当资本疯狂追逐“网红餐饮”时,鸡排哥用三轮车和铁锅演绎了另一种可能:真正的流量密码不在流量池里,而在对人性需求的精准拿捏。

商业的本质回归:把人当人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上是“真诚者的胜利”。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太多营销翻车:奶茶店雇人排队被扒,餐厅标“妈妈的味道”却卫生不达标,网红品牌涨完价就割韭菜……

当“真诚”成了稀缺品,消费者反而像饿了三天的人,闻见馒头香就挪不动腿。

社会学中的“信任资本”——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黄金保值。

“鸡排哥”9年没换摊、没涨虚价、没玩套路,他的信任是用每天炸200块鸡排、记100张顾客脸、回应每句“哥今天鸡排嫩不嫩”攒下的。

正如网友调侃:“找个不套路的摊主,比找对象还难。”他的火,是大众对“靠谱”的集体投票。

有人问:“‘鸡排哥’算会营销吗?”答案恰恰是“不算”——他太不懂营销了。不研究用户画像,不计算转化率,连朋友圈都少发,惟一的“推广”是顾客自发拍的视频:“这大哥说话真有意思,鸡排也实在。”

这种“无心插柳”的传播,恰恰印证营销的最高境界:当产品足够真诚,服务足够走心,所有套路都多余。

启示:效率至上时代的反内卷经营学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鸡排哥”提供了一种反内卷的经营思路——不是一味追求更快更多,而是用精准定位、情感链接和规则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他或许没想过“爆红”为何发生,但我们知道——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个认真活着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

最硬核的营销,从来不是技巧堆砌的泡沫,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心。

6元的鸡排为何能吃出60元的情绪价值?也许是因为,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套路的世界里,一份不加掩饰的真诚,本身就价值连城。

来源:女神看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