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融媒新解法:《早安清流》凭“在地生长”破圈,2.3亿播放量背后的基层融媒转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9:48 1

摘要:“各位早安!今天清流的气温22℃,桂香正从龙津河畔漫过来……”每天清晨7点,伴随这段带着晨露温度的问候,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晨间融媒品牌《早安清流》准时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线。上线近三年,该节目累计推出图文、短视频800多期,播放量突破2.3亿次

“各位早安!今天清流的气温22℃,桂香正从龙津河畔漫过来……”每天清晨7点,伴随这段带着晨露温度的问候,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晨间融媒品牌《早安清流》准时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线。上线近三年,该节目累计推出图文、短视频800多期,播放量突破2.3亿次,单条最高播放量超500万次,在县级融媒体普遍面临“内容同质化、传播碎片化”挑战的当下,走出了一条“扎根乡土、服务用户、创新表达”的破圈之路。

内容深耕:“本土基因”酿出情感共振,小切口讲好大故事

“县级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一方水土’的深度解码。”《早安清流》团队精准把握晨间时段用户对“身边烟火”“日常温度”的需求,跳出传统新闻播报框架,以“轻量化、场景化、故事化”为抓手,让本土元素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

镜头里,是最鲜活的“清流日常”:清晨5点豆腐皮作坊升腾的柴火热气,7点龙津河畔早餐摊飘出的油饼香,9点桂花园里花农采摘头茬金桂的身影……作为“中国桂花之乡”“ 中国豆腐皮之乡”,清流拥有7个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节目以“生态+人文”双主线,将这些琐碎的生活切片,串联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立体图景,让网友感叹“看《早安清流》,比看旅游攻略更心动——原来清流的早上,连风里都裹着幸福的味道”。

面对政策解读、乡村振兴等“硬内容”,节目拒绝空洞说教,转而用“小切口”撬动“大主题”。为宣传清流“林改”成果,团队深入嵩溪镇黄沙口村岗梅种植基地,记录林农余贤亮的故事:“以前砍杉木卖钱,要26年才到主伐期,现在利用林下空地种植生长周期只要5年的岗梅,多了一份收入。”这种“人物+细节+数据”的讲述方式,让政策可触可感。数据显示,节目通过“小切口”传递的政策信息,传播转化率较传统新闻稿平均提升47%。

“用户共创”更激活了在地参与热情。节目开设“早安征集”栏目,鼓励市民分享“我的清流早晨”——登山爱好者的“大丰山日出”视频、非遗传承人的舞青狮训练画面、返乡大学生拍摄的家乡龙灯民俗……截至目前,累计征集用户投稿及素材线索1000余条,形成“媒体搭台、群众唱戏”的良性生态。

技术赋能:新工具激活老故事,小成本实现大传播

“内容为王”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赋能”的支撑。《早安清流》团队以“技术驱动创新”为导向,将无人机航拍、4K+HDR制作、AI剪辑等新技术融入生产,更探索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高效流程,让“小成本”释放“大能量”。

“晨间素材速采系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记者通过手机端上传10分钟原始素材后,AI可自动识别关键帧,生成治愈系、活力系、人文系3版剪辑方案,编辑仅需简单优化即可完成制作。这一系统将单条视频制作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小时,日均产能从1条提升至3条,同时保持内容质量稳定。

针对不同平台特性,节目建立“内容变形”机制,实现精准触达:视频号侧重“沉浸式体验”,用竖屏+慢镜头+诗意文案营造氛围;抖音主打“强节奏互动”,截取“豆腐皮起锅瞬间”“桂花瓣落进茶盏”等30秒高光片段,搭配热门BGM;微博则强化“社交属性”,添加“#早安清流”“#家乡的早晨”等话题标签引导转发。多屏适配后,节目各平台完播率平均提升30%,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提升58%。

“数据反哺”更让内容创作有的放矢。团队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分析各平台热门时段、点赞关键词、转发人群画像,动态调整策略:发现“乡村生活”类内容受外地用户青睐,便增加“赶圩”“非遗”选题;观察到年轻用户偏好“治愈系”画面,就加大慢镜头、自然音效的使用比例,让节目始终与用户需求高度契合。

传播破圈:从“本地陪伴”到“文化IP”,融媒赋能文旅发展

跳出“自说自话”的局限,《早安清流》通过“借势破圈”“跨界联动”,从“晨间短视频”升级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更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赋能者”。

紧扣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是节目“借势破圈”的关键。春季推出“清流赏樱地图”呼应赖坊樱花季,夏季发布“荷塘晨韵”联动李家乡冷泉节,秋季打造“桂香寻味”彰显“中国桂花之乡”特色,冬季呈现“暖冬晨炊”聚焦客家全羊宴、含锗温泉蛋等美食。这些内容多次被中新社、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今年春节“过大年、赏樱花、泡温泉、品美食”系列特辑播放量超800万,带动海内外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收入9000余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28%和18.36%。

“跨界联动”更放大了传播声量与服务价值。团队主动对接多部门,推出“早安清流・校园”系列展示中小学教学场景;联动文旅局将视频取景地串联成“早安打卡”旅游线路;与本地特色美食餐饮合作推出“寻味清流——清流城区美食地图”系列和“早安早餐套餐”(油饼+兜汤+米粿)。这种“媒体+政务+产业”的模式,让节目从“内容输出”升级为“服务赋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清流样本:县级融媒的本真力量,让乡土心跳被世界听见

从“记录者”到“陪伴者”,从“传播者”到“连接者”,《早安清流》的成功,是基层融媒体转型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县级融媒体无需盲目追逐“高大上”,只需深挖本土特色、敬畏用户需求、善用技术工具,就能在方寸屏幕间构建起连接城乡、沟通内外的情感共同体。

晨光总在檐角初绽时漫过窗棂,而《早安清流》的镜头里,总藏着比朝阳更绵软的温度——那是对故土的拳拳眷恋和铮铮自豪,是对日常的殷殷期许和切切守望,它连通了乡土文脉的文化津梁,转化成为筑梦桑梓的磅礴伟力。这,就是县级融媒体最本真的力量。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