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学峰的“消失”,是否会像叫停课外培训一样,从明处转入暗处,从大众服务变为高端“私教”?这好比《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门人,战后部分得以位列仙班,转入“正统”。
张学峰的“消失”,是否会像叫停课外培训一样,从明处转入暗处,从大众服务变为高端“私教”?这好比《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门人,战后部分得以位列仙班,转入“正统”。
1. 从“万人直播”到“闭门小灶”
过去两年,张雪峰的公开直播预约人数常破百万,但2025年高考季前夕,其公司“峰学蔚来”在多个省份悄然挂出“2025届一对一已满额”公告,本人面授更排至2026届以后,上海地区名额被炒至6位数“友情价”。这与当年校外学科培训“大班—小班—一对一”的收缩路径几乎同轨:政策高压与平台限流之下,公开输出风险高、收益低,不如把信息差锁进高净值家庭的客厅。
2. 价格滤筛:用钱包厚度对冲监管力度
17999元的“圆梦卡”曾被诟病为“奢侈品”,如今却成了“地板价”。据业内人士透露,峰学蔚来内部已把VIP产品拆成三档:
- 9.8万“私塾卡”:含张雪峰本人1小时面对面+团队跟踪至考研/保研;
- 29.8万“家学卡”:额外赠送“家族生涯规划”与实习内推;
- 99万“掌门私董”:每年仅开放10个席位,承诺“不限次、不限学段、不限问题”,实质是把升学咨询做成“家庭外部智库”。
价格越高,参与人数越少,舆论风险越低,监管探头越难触及——与“叫停补课后,名师转入别墅小班”异曲同工。
3. 话语转型:从“截教”到“阐教”的封神剧本
公开场域里,张雪峰以“口无遮拦”立住草根英雄人设;当直播间成为众矢之的,他迅速完成身份切换:
- 对外停播示弱,塑造“被针对的底层代表”;
- 对内把核心内容拆成“私享音频”“家长内参”,只在封闭的微信群或线下沙龙出现;
- 言论口径也从“新闻学无用”“文科就是舔”变成“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他的星辰大海”,符合“阐教”正统叙事——不再砸场子,而是给特定人群递梯子。
这一步,和当年新东方名师转型“研学导师”一样:先漂白激进话术,再把信息差包装成“素质教育”或“生涯规划”,从而拿到政策通行证。
4. 平台默契与监管盲区
政策打击的是“制造焦虑、渲染功利”的公共表达,而非“高净值家庭自购教育服务”。只要交易不退费、不闹大,监管部门缺少执法切口;平台也乐于把流量让给“知识付费白名单”——升学指导、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皆可上架。张雪峰只需把直播切片换成“会员专属音频”,把“连麦答疑”换成“线下封闭营”,就能继续在灰区里高速变现。
5. 结局推演
- 短期:公开IP逐渐“雪藏”,以幕后老板身份控股MCN,批量孵化“小张雪峰”,继续直播卖课,自己只做高净值闭门单。
- 中期:借助“生涯规划师”新国标,把一对一服务认证为“高端人才测评”,彻底洗白。
- 长期:若政策对“高价咨询”也设限价或备案,不排除进一步“宗教化”——以“家族教育长老”身份出现,只服务极少数“门徒”,完全脱离公共视野。
因此,张雪峰的“消失”并非退场,而是一场典型的“由截入阐”:
把曾经对千万人喊的真话,磨成只对付得起百万起跳的家庭耳语的“仙诀”。
信息差从未消失,只是换了门槛;
真言也从未绝迹,只是加了价签。
来源:大道至简9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