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湖南师大附中双语教育集团专场展演启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9:21 1

摘要:用声音唱响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声声”不息地流传。9月29日下午,“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湖南师大附中双语教育集团专场展演在长沙举行,18名选手登台亮相,展现少年风采。近700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以声为桨,以情为舟,共赴“诵读之约”。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长沙报道

用声音唱响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声声”不息地流传。9月29日下午,“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湖南师大附中双语教育集团专场展演在长沙举行,18名选手登台亮相,展现少年风采。近700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以声为桨,以情为舟,共赴“诵读之约”。

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陈益,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副书记、校长王瑛,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金奖获得者李兵,湖南师范大学主任播音员、副教授李艳等出席活动。

场下的学生们正在认真聆听。

声声诵读展风采

展演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进行,18位选手都是从师大附中双语教育集团下属各个学校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评委们从语音发声、情感表达、语言技巧、文本理解和形象塑造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低年级的小选手们虽然只有七八岁,但对经典作品的演绎却充满童真与韵味。李沐沐凭借《我是一艘船》获得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

整个小学组的展演精彩纷呈,陈佳子同学的《中华颂》、杨欣荷同学的《不朽》、谢知悦同学的《少年中国说》等作品,展现出小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真挚热爱。樊芸熙表演的作品《红铁》获得小学组高年级一等奖。

中学组选手的表演则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王紫钰同学的《青春中国》、周洲同学的《海燕》、李佳凝同学的《我爱这土地》等作品,展现出青少年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责任的担当意识。最终,周洲带来的《海燕》荣获中学组一等奖。

展演间隙,由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北校区的易佳莉、刘馨霞同学带来了诵读表演《月光下的中国》,时而婉转时而铿锵,细腻真挚的情感与精准的声情处理,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经典与情感的深度共鸣。

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

名家示范引领成长

展演环节结束后,李兵和李艳分别带来了《沁园春·长沙》和《写给未来的你》的示范诵读,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经过激烈角逐,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勉励同学们继续以声传情、以诵承志,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活动现场,央广网湖南频道向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授予“经典诵读示范基地”牌匾。

舞蹈表演。

双语育人结硕果

“这次诵读大会,是我们双语攀登课程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合作。”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副书记、校长王瑛介绍,学校的双语攀登课程中也在不同维度涉及到了经典诵读,如汉语+外语、书面语+口头语等。本次诵读大会,就是让孩子们将书面语言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在过程中既对作品进行了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内化为个人的情感体验。这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家国情怀的弘扬,都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号召策划推出大型文化展演活动。自2023年起,全国累计有40万诵读爱好者参与这项活动,衍生内容全网触达突破30亿人次。这一经典诵读盛会先后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2025年“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依旧沿袭地方海选、地方展演、全国总评选、全国总展演及颁奖盛典的形式开展活动。今年还面向不同年龄群体,设置了萌新组、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社会组、乐龄组等组别。目前,“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湖南站报名仍在火热进行中,诵读爱好者可通过央广网客户端、“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报名通道”小程序等方式上传视频作品参与海选,不收取报名费用。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