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家以打印全产业链和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纳思达(002180.SZ)凭借“奔图”自主品牌深耕与极海微电子的技术突破,构筑长期增长潜力。近日,新华财经记者采访了纳思达副总裁张剑洲,解码纳思达在信创、出海与国产替代赛道上的发展逻辑。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记者闫鹏)作为一家以打印全产业链和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纳思达(002180.SZ)凭借“奔图”自主品牌深耕与极海微电子的技术突破,构筑长期增长潜力。近日,新华财经记者采访了纳思达副总裁张剑洲,解码纳思达在信创、出海与国产替代赛道上的发展逻辑。
“奔图”在信创市场持续高增
记者:自2024年纳思达聚焦“奔图”自主品牌以来,市场对其战略成效高度关注,尤其在信创领域,能否分享最新增长数据及在重点行业的落地情况?
张剑洲:信创是奔图近年来重点攻坚的赛道,随着行业信创的持续深化,我们的市场突破速度超出预期。据纳思达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奔图信创市场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约65%,其中二季度销量环比增幅更是高达130%,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市场对国产打印设备的认可,也体现了我们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在重点行业落地方面,奔图已在金融、政府、央企等领域形成多个标杆案例。比如在金融行业,我们为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提供定制化打印解决方案,覆盖网点终端打印、后台文档处理等场景,凭借设备稳定性与信息安全可控的优势,成为头部银行信创采购的核心供应商;在政府领域,奔图打印机已批量进入省级政务云项目,助力政务数据处理的本地化与安全化,目前合作范围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政务系统。
聚焦新兴市场的深度本地化
记者:纳思达提出“聚焦新兴市场”的出海新策略,目前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有哪些具体布局?
张剑洲:剥离控股子公司美国利盟100%股权后,我们将出海重心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核心思路是深度本地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构建“本地团队+本地服务+本地合作”的生态体系。
以拉美市场的核心国家巴西为例,这是我们布局最深的海外市场之一。2025年,我们正式在巴西成立本地子公司,组建了一支精通葡萄牙语,深谙当地商业文化的销售与技术团队,能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同时,我们与巴西本土MIS(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NDD达成战略合作,为当地企业量身定制打印管理解决方案。
2025年9月,我们在墨西哥建立子公司,充分整合自身全产业链技术经验与墨西哥本地产业优势,致力于成为中墨打印产业技术交流的“使者”与市场深度合作的“桥梁”,推动双方产业资源高效对接。
在海外,我们的核心策略是“按需定制”。比如在东南亚地区,针对热带高温高湿环境,我们对打印机的散热、防尘结构进行专项优化;在中东地区,考虑到当地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高要求,我们在设备中嵌入符合当地数据加密标准的安全模块。
车规MCU芯片销量超3000万颗
记者:极海微作为公司核心板块之一,在车规级MCU、人形机器人芯片等高端产品上有哪些突破?
张剑洲:极海微的成长是纳思达“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体现,2024年非打印芯片营收42%的增长,印证了我们从“打印芯片”向“工业、汽车高端芯片”延伸的成功。
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我们围绕智慧出行打造了“主控+驱动+传感”的铁三角架构,这一架构的核心是“贴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走”。其中,高安全车规级微控制器(MCU)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累计销量超3000万颗,成功上车一汽、上汽、长安、小鹏、奇瑞等主流车企的热门车型,覆盖车身控制、电池管理、辅助泊车等关键场景。
今年上半年,我们还联合广汽集团发布了国产首款AK2超声波传感器芯片G32A217,这款芯片采用全国产供应链,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车载超声波传感领域的技术封锁,可实现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是我们布局的长期赛道,我们看重的不是短期热度,而是未来十年人机协同的底层技术变革。目前极海微已构建“小脑计算+关节控制+传感融合”的机器人芯片矩阵,今年推出的全球首款基于Cortex-M52双核架构的G32R501实时微控制器,打破了高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长期被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这款芯片能满足机器人关节电机的高精度控制需求,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
未来,极海微的核心目标是从“国产替代”升级为“国产定义”——不仅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还要基于国内产业链需求,定义更贴合本土场景的芯片标准。我们计划将研发投入提升至营收的18%,重点用于车规芯片先进工艺迭代与人形机器人芯片生态建设。
打造“打印+芯片”深度协同
记者:纳思达的打印机与芯片业务存在天然协同,公司如何通过“打印+芯片”联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张剑洲:“打印+芯片”的深度协同,是纳思达区别于其他打印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协同不是简单的自产自销,而是构建了“需求-研发-应用-迭代”的技术闭环。
早在2012年,当集团布局奔图打印机整机研发时,极海微就同步攻坚核心芯片,最终成功开发出基于国产CPU内核的首款多核打印机主控SoC芯片,实现了国产激光打印机从整机到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这是协同的起点。
此后,这种联动不断深化:在芯片研发端,极海微会紧扣打印机整机的功能需求,比如针对奔图高端机型的高速打印需求,优化芯片的图像处理效率;在整机设计端,奔图会充分发挥自研芯片的适配优势,比如通过芯片与软件的深度调试,让打印机的启动速度提升,故障率降低。
这种协同最终为客户带来三大价值:一是安全可控,基于自研芯片的解决方案能实现打印数据的全程加密,解决了政府、金融等客户对信息安全的核心诉求;二是供应链稳定,摆脱了对国外芯片供应商的依赖,即使在全球供应链波动背景下,也能保障打印机整机的稳定交付;三是成本优化,自研芯片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采购成本,同时通过软硬件协同提升设备效率,帮助客户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目前,奔图打印机的主控芯片主要由极海微提供,这种“打印+芯片”的解决方案已在信创市场、海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未来我们还将把这种协同模式复制到工业打印、智能终端等领域,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以更高效的研发投入、更深度的本地化布局、更紧密的产业链协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罗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