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花落谁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8:45 1

摘要: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化妆品行业新质生产力,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香妆协会)于2025年中国香料香妆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上,重磅启动我国化妆品行业首个聚焦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

转自:衡水日报

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化妆品行业新质生产力,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香妆协会)于2025年中国香料香妆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上,重磅启动我国化妆品行业首个聚焦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这一重要举措既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香妆协会服务化妆品行业科技自强自立的生动实践,旨在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用妆需求,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此次评选活动伊始就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的指导,经反复讨论于2025年5月形成《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并公开征集行业科技进展项目,截至2025年6月20日共征集到23项 ,申报项目涉及植物提取物、肽和蛋白质、皮肤模型、生物化学、皮肤微生态、高分子着色剂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基于此,为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工作,依据《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国香妆协会严格筛选相关领域专家并于2025年7月28日资料初审出14项拟入围项目。后经公示和答辩复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旭红;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医学博士颜江瑛及其他行业专家的综合评定下,最终评选出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入围项目(附后),并于2025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期间震撼发布。

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集中体现了我国化妆品行业在基础研究、原料原创、绿色工艺、智能研发、功效科技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些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现了科技与智慧的融合,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让美丽事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正如中国香妆协会颜江瑛理事长在2025CAME致辞中指出的: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坚持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而非概念化、简单化和噱头化。全球化妆品行业巨头的核心竞争力无不建立在数年持续研发投入基础上,中国化妆品行业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沿着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究再到产业实践的完整路径扎实前行。

中国香妆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平台与桥梁纽带作用,两年一届继续开展好“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汇聚创新力量,促进行业科技交流与协同发展。协会诚挚期待更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以科技为舟、品牌为帆、共进为桨,勇立潮头共同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科技进步与高质量发展。

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工作管理办法制定、评审委员会组建、技术评审等都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病医院主任医师刘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石钺,北京日化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良,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赵华,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成,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常务副主任谈益妹,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郑春阳,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金利泰对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的支持和指导,以及行业企业、高校的积极申报和精彩答辩。

2025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入围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按首次申报时项目名称首字母排序)

1.Pro-Tech:亮肤修护功效的外用前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顾学兰、张红、肖雪、高萍、宋宏丽、韩磊、施奕冰、张洋

简介:本项目以外用前体技术独特的作用机制,给肌肤健康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通过甄选一系列小分子功能活性物,透皮吸收后,在细胞内合成谷胱甘肽,从而中和活性氧和自由基;生成神经酰胺合成所必需的长链脂肪酸,促进脂质生成,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

2.环六肽-9及其功效组合物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宋洋、常怀龙、陶侃、王艳玲、杨珍

简介:本项目通过多学科前沿技术,经万亿级多肽实体库筛选及计算模拟,锚定与人体胶原同源的高活性六肽-9序列,并突破环化空间构象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环化合成工艺。首次实现了环六肽-9从分子设计、高效合成至功效机制解析的全链条自主研发,系统攻克了直链多肽稳定性低、易酶解、经皮渗透性差等应用难题。为高功效活性成分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新模式。

3.改性壬二酸原料的研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无锡知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杜立永、杨井国、蔡蓓蕾、王跃、范梦琦、杨淑艳、钱鑫

简介:本项目基于超分子改性技术及AI多通路筛选技术,开发具有不同目标功效的超分子壬二酸体系,突破传统壬二酸水溶性差、经皮渗透性差、刺激性高、应用剂型受限等痛点,实现壬二酸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低刺激与高功效的双重升级。项目获得国际及国内多项发明专利授权,相关产品已实现量产及上市。促进国内超分子壬二酸原料的技术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及新材料产业布局。

4.化妆品原料高品质甘草酸二钾的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甘肃泛植制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颖、赵富虎、李绍白、李冲、陈国宝、朱志贤

简介:本项目通过离子交换体系与树脂技术革新,大幅降低乙醇、铵及重金属残留,提高甘草酸二钾的安全性。促使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超50%,突破高品质甘草酸二钾依赖进口的瓶颈。与中国香妆协会牵头制定《化妆品用原料甘草酸二钾》团体标准并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促进该原料在化妆品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中国成分”国际化与绿色制造。

5.基于CADD与AIDD的肽类创新原料Erasin0003的设计、筛选及开发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丁文锋、刘子建、彭晏、观富宜、肖玉、刘立鹃、阮小芳、孙新林、邵斐、王瑞珺、刘钦洲、谢小云

简介:本项目通过系统性分子设计、功效靶点筛选、工艺路径优化与功效评价模型构建,成功研发出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拟肽活性成分: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该成分为非天然肽序列构型,是从0到1的结构原创,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在活性肽原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具有明确的靶点机制与功效活性优势,填补了我国高端活性原料从分子设计到产业化应用的系统性空白。

6.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成分红景天的精准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吕智、顾洁、程康、吴莹、陈其龙、王燕娜、陈春宇、张雅妮

简介:本项目聚焦于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红景天的开发应用潜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功效预测、工艺提取与药理验证全链条开发路径,实现红景天成分的精准高效开发与活性机制解析。通过构建以AI平台为核心驱动的开发体系,破解红景天在美白、抗氧化及修护基底膜等方面的活性成分及功效协同,为中草药护肤原料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7.皮肤芯片关键技术及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东南大学、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无锡戴可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澳谷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科玛化妆品(无锡)有限公司、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顾忠泽、王琴、陈早早、陈殿松、丁云连、张晓军、陈淑娴、张宝月、张静

简介:本项目构建了多交联互穿水凝胶系统皮肤细胞外基质,设计了能够精准模拟皮肤力学性能和多层结构的皮肤芯片,开发了皮肤芯片的AI算法和自动化仪器设备,可对化妆品成分组合开展多组分同步测试,相较传统动物实验,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缩短了化妆品的研发周期。已在100余家化妆品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用,为30余家化妆品企业提供功效与安全性测试技术服务。

8.透明质酸可控分子量高效生物制造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江南大学、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康振、胡立涛、胥睿睿、黄子洋、孙婕妤、黄浩

简介:本项目针对透明质酸生产中的分子量调控难题,系统开展菌种创制与生物制造技术研发,优化精制工艺并推动产业化。创新性挖掘并表达透明质酸调控工具酶,构建食品级动态调控系统,实现中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高效发酵;通过“胞内积累”“双酶水解”等策略,建成超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与寡聚糖的高效工艺,支撑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国。

9.透明质酸衍生物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瑞妍、魏健、王成山、卞兆荃、许永娟、王冠凤

简介:本项目围绕五大关键共性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成功搭建起透明质酸分子量精准控制、交联、化学改性及接枝修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依托这些技术支撑,不仅精准产出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更研发出多款功效各异的透明质酸衍生物原料,使透明质酸及其接枝活性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场景愈发丰富,助力国产高端原料一步步站上全球舞台。

10.植物皂素表面活性剂绿色生产与日化产品应用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澳谷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澳谷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靖、陈殿松、常宽、蒋建新、马铃、晏晓东、杨井国、朱莉伟、陈斌、李志珍、陈雅、陈默、张伟雄、何佳兴、张子兵

简介:本项目针对植物皂素在日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突破了色泽、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开发了皂素脱酚-深度脱色、多糖沉淀-糖基水解、植物皂素粗产品生物功效与表面性能协同提升等技术,成功研制出植物皂素的日化新产品,改善了多类日化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推动了行业原料绿色化与技术升级。

编辑:牟玉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