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家公司:海博思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8:43 1

摘要:9月29日,截至午间休市,A股超3000多股上涨,其中储能个股海博思创大涨17.96%,股价报315元/股,续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1日以来,海博思创股价涨超271%,市值飙升。

最新消息,9月29日,截至午间休市,A股超3000多股上涨,其中储能个股海博思创大涨17.96%,股价报315元/股,续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1日以来,海博思创股价涨超271%,市值飙升。

一、公司简介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生产与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布局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之一,

截至2024年底,海博思创国内已投运储能电站装机量排名第一(中电联数据),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超20% 。

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榜首,覆盖五大发电集团及国家电网等核心客户。

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装机排名第三(标普全球),功率规模第二,能量规模第三 。

2024年海外出货量0.4GWh,2025年目标3-5GWh,欧洲市场占比65%。

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创于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二、核心高管团队

海博思创的管理层兼具技术研发与产业经验,核心高管包括:

张剑辉,董事长、总经理(薪酬285.4万):

张剑辉,男,1978年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深耕电力电子与储能领域超20年,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历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资深电路设计工程师、资深电路设计经理;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2011年11月以创始人的身份创业并设立海博有限;2011年11月至2020年5月,任海博有限董事长、总经理;2020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钱昊,董事、副总经理(薪酬258.6万):

钱昊,男,中国国籍,1981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高级电路工程师;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任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2012年8月至今,任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舒鹏,副总经理、董事(薪酬298.0万):

舒鹏,男,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应用工程师;2011年11月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海博有限共同创业;2011年11月至2020年5月,任海博有限董事、副总经理;2020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高书清,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薪酬295.0万):

高书清,男,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1998年7月至2018年8月,历任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助理、财务副总监、财务总监;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任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任海博有限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2020年6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

徐锐,副总经理(薪酬258.6万):

徐锐,女,1978年10月出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学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2011年11月加入海博有限;2011年11月至2020年5月,任海博有限董事、副总经理;2020年6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杨洸,副总经理(薪酬218.2万):

杨洸,男,197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正高级工程师。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任CadenceDesignSystems,Inc.工程师;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NationalInstrumentsCorp.资深工程师;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任CloudPhysics,Inc.软件工程师;2015年12月至2020年5月,任海博有限副总经理;2020年6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其他:团队覆盖电化学、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多学科背景,研发人员占比超30%,核心技术骨干多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

三、主要业务板块与产品矩阵

海博思创的核心业务围绕“储能系统全链条解决方案”展开,具体分为以下板块:

1. 储能系统集成(核心主业)

产品类型:覆盖发电侧(风电/光伏配套储能)、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用户侧(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工商业储能)及微电网场景,提供从电芯选型、电池模组封装、BMS/EMS(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开发到整体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服务。

应用案例:参与建设国内多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电站(如内蒙古乌兰察布项目)、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如新疆哈密风光储项目),以及华为数字能源、国家电网等战略客户的定制化项目。

2. 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协同布局)

依托储能技术积累,拓展直流快充桩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业务,主要面向公共充电场景(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商圈),通过“储能+充电”模式缓解电网负荷压力,提升充电效率。

四、股权架构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徐锐(直接持股比例:20.04%),十大股东如下所示:

五、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5%;总资产120.59亿元,较年初增长9.91%。

其中储能系统作为公司主导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2亿元,占总营收的99.84%,同比增长22.71%,是驱动公司营收增长的绝对核心动力,该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储能装机需求快速增长。

不过,盈利指标呈现结构性承压,销售毛利率为17.58%,较上年同期下降1.94个百分点,净利率从7.85%微降至7.01%,主要受国内储能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影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