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斯这些孩子拿到版权证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8:48 3

摘要:课堂上,胡老师从古老的传说讲起,讲到祖辈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精灵”,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迅速点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了小小创造者。一双双稚嫩的手,开始折叠、剪裁、描绘。普通的彩纸,在他们的想象力灌注下,逐渐“活”了过来,

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卧牛吐镇中心校

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课

让教室里的气氛格外活跃

彩纸、剪刀、胶水铺满课桌

达斡尔族剪纸非遗传承人胡睿馨

正站在讲台上

娓娓道来“哈尼卡”

(达斡尔族传统的纸偶艺术)

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一堂课

让哈尼卡在指尖“活”过来

课堂上,胡老师从古老的传说讲起,讲到祖辈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精灵”,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迅速点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了小小创造者。一双双稚嫩的手,开始折叠、剪裁、描绘。普通的彩纸,在他们的想象力灌注下,逐渐“活”了过来,它们变成了神态各异的达斡尔族青年,变成了充满民族风情的传统服饰,变成了孩子们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主角。

“我给我的哈尼卡设计了一条彩虹裙子,因为她是一个会跳舞的仙子。”一位女生骄傲地向老师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课堂变成了一个微型的创意工坊,每一个哈尼卡都承载着一个孩子纯真的视角和蓬勃的创造力。

一个仪式

从“我的作品”到“我的权利”

课程的高潮,并非止于创作完成。学生们现场评选,选出了最受欢迎的5个哈尼卡作品。区委宣传部为这5个作品,连同胡睿馨老师的2件示范作品,正式向黑龙江省版权局申请作品登记证书。

这个消息,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初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当“版权登记”这个看似遥远、专业的词汇,与他们自己刚刚倾注心血完成的那件具体、可爱的哈尼卡联系在一起时,启蒙便发生了。

“这意味着,你创造的这个小仙女,是独一无二属于你的。”胡睿馨老师向孩子们解释,“就像这本书有作者,这首歌有演唱者一样,你的哈尼卡,你就是它的设计师,它的‘主人’。”

这不仅仅是一堂手工课的延伸,更是一堂鲜活的知识产权启蒙课。它告诉孩子们:你的灵感、你的创造,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尊重和保护的。这张即将到来的证书,不是一纸空文,而是社会对他们创造性劳动予以承认的正式凭证。

一次启蒙

童年创造力筑起“防火墙”

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黑龙江省版权局登记下发的这7份作品登记证书已全部申请成功。这5名学生,成功拿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版权证书”。

这张证书的重量,远超其物理质量。它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早早埋下两颗种子:一颗是热爱并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另一颗,就是尊重创新、保护创造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知道,文化尊重,始于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创造,也源于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在信息复制易如反掌的今天,版权意识的淡薄已成为阻碍原创活力的症结之一。提前在青少年心中建立“创作即确权”的意识,无异于为未来的文化创新生态筑起了一道思想的“防火墙”。体现了梅里斯在知识产权保护“从娃娃抓起”层面的前瞻性。

一种深意

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的未来

将非遗传承与版权保护教育相结合,卧牛吐镇的这堂课提供了一个极具示范意义的样本。非遗传承人胡睿馨感慨道:“过去我们更侧重于技艺的传授,希望手艺不要失传。但现在我们意识到,让下一代在传承中学会创新,并懂得保护自己的创新,同样重要。只有当孩子们觉得自己创造的东西被郑重对待,他们才会更发自内心地珍视祖辈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这堂课的深远意义在于,它让孩子们理解,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标本,而是可以与之对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的活水。而版权保护,则是激励这“活水”持续涌流的重要保障。它保护的不仅是眼前一件稚嫩的作品,更是一个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创作生涯,是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底层逻辑。

记者丨王子铜

编辑丨赵伟男 校对丨贾 玲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丛明辉

来源:乒乓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