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重庆魔幻山城到全球Robotaxi布局,千里科技展现出将AI融入物理世界的雄心。董事长印奇的「千里计划」——One Brain, One OS, One Agent——勾勒出跨场景智能生态,让汽车成为高效、安全的现实世界入口和未来的人类伙伴。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KingHZ
【新智元导读】从重庆魔幻山城到全球Robotaxi布局,千里科技展现出将AI融入物理世界的雄心。董事长印奇的「千里计划」——One Brain, One OS, One Agent——勾勒出跨场景智能生态,让汽车成为高效、安全的现实世界入口和未来的人类伙伴。
未来,什么样的汽车能够被称为真正的智能汽车
不论是《我,机器人》里的奥迪球轮车,还是007中詹姆斯·邦德的阿斯顿马丁,我们对科技、对智能的想象,往往都会第一时间在汽车具象化。
作为人类工业的图腾之一,汽车始终和智能的发展相伴相随,成为智能最好的载体和试炼品。
要想回答什么是智能汽车,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智能。
从2016年谷歌DeepMind的AlphaGo引发全球AI热潮,到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AI和大模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人类对智能的定义也在不断进化,智能汽车、智能辅助驾驶、L3级自动驾驶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当大模型向多模态进化的同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
从基于规则、分立的模块化架构,转向由数据驱动、联合优化的端到端(End-to-End,E2E)架构。
大模型的崛起,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们不仅重塑了车辆的「感知与决策」,更赋予了机器前所未有的「认知与推理」能力。
「含模量」成为衡量未来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指标,代表了模型对智能辅助驾驶场景数据的消化能力,决定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上限。
未来会出现完全由AI驱动的智能汽车吗?
一个完全由AI驱动的汽车,到底能多智能?
2025年9月28日,在重庆的魔幻山城中,一辆「含模量」极高的智能汽车让我们提前看到未来。
8D魔幻路段:
「人机共驾」 PK「顶级赛车手」
重庆歌乐山,属于中梁山山脉,因其自然风光秀丽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城市绿肺。
歌乐山的名字来自于传说:「大禹治水功成,召众宾歌乐于此」,与此同时,歌乐山也是出了名的险峻。
而今天,在歌乐山的盘山路上,由知名导演、演员徐峥(搭配神秘智能辅助驾驶)和顶级赛车手马青骅(人工驾驶)驾驶的车辆正在PK!
面对连续弯道、狭窄会车和盲区突然出现的车辆,这辆由AI辅助控制的汽车完美控制车速,从容化解风险。
在极窄山路,面对不规范停留的占道车辆,这辆车也能从容通过。
在通过山路的回头急弯时,也能优雅通过,甚至比老司机还要稳当。
从山上下来,如何快速解决停车问题?
当面对断头路边车位和极窄车位,这辆汽车能丝滑地泊入各种车位。
即使被完全遮挡的断头路盲区车位,这辆由AI辅助控制的汽车也能「一把入库」。
重庆复杂的山路、立交、地下环路与极限停车场景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提出了全方位挑战。
从途经复杂的盘龙立交,到让人头疼的解放碑地下环路,再到热闹的解放碑商圈,这辆车也能安全快速通过各种城区挑战。
最终,徐峥在智能辅助驾驶的默契配合下,表现完全不输,甚至还超过了顶级车手马青骅。
如此完美的表现,全部要归功于千里智驾高「含模量」的通用AI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这种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千里智驾在AI技术框架上的系统性突破。
AI+,成就千里智驾
智能辅助驾驶走到现在,正被以AI大模型为核心的范式重塑。
不论是模块化,还是端到端学习;
不论是L1-L5的分级,还是纯视觉流派和多传感器融合派的争论;
不论是高精地图(HD Map)派,还是无图/轻地图(Mapless/Map-lite)派;
所有人都在认可大模型的重要性。
「含模量」成为衡量智驾能力的核心指标。
含模量指的是大模型、地图、规则三者共同构成的系统中,大模型驱动的比例。
追求含模量这个指标,意味着模型的能力会越来越取代对地图的依赖、对规则的调用。
千里科技从AI+出发,通过领先的AI研发能力,不断降低地图和规则的白盒占比,持续提升整体「含模量」!
「含模量」越高,整个驾驶体验就越类似于FSD的拟人感。
在9月25日宣传FSD 14.2版本时,马斯克直接将搭载FSD的汽车称为「有意识的生命体」。
同样,这也是千里智驾在成立之初就坚持的方向!
在技术上,通过领先的AI能力, 千里智驾不断增加智驾系统的「含模量」。
在算法上,千里智驾与阶跃星辰形成独家战略合作,由「多模态卷王」阶跃星辰提供领先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底座能力,在大模型算法上不断创新。
在数据上,千里智驾拥有海量车型的丰富数据,构建与车端联动的大数据体系。
为了训练模型和不断优化算法,最关键的还是要有算力!
千里智驾背后的千里科技、阶跃星辰、吉利汽车等科技生态伙伴形成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提供算力值超过23EFLOPS。
在模型、算法、数据和算力的加持下,千里智驾练就了多种「黑科技」。
「含模量」超高的端到端架构
千里智驾认为:
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在于提升泛化、解决规则难以穷举的真实场景。
但在对未来的思考上,千里智驾认为智能辅助驾驶的「终局」也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
大模型AI负责「聪明」,但还会有规则来为安全兜底。
千里智驾用「含模量」代表模型对智能辅助驾驶数据的消化能力。这决定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上限。
传统经典的「模块化」智能辅助驾驶将系统分为:
这样「分开」的优点是系统可解释、易分工。
但缺点很明显,模块间信息丢失严重,以及中间误差容易累积。
最关键的是,系统无法进行泛化!
端到端:用大模型贯穿更多环节,甚至直接把原始传感器输入映射为轨迹/控制
传统智能辅助驾驶在「感知-规划-执行」链条中部分或阶段使用模型,而千里智驾将这种专用范式升级为全模型范式。
通过多模态通用智能数据结合海量驾驶数据,实现对真实世界的深度理解与泛化推理,实现完整的「多模态生成—推理评估—策略优化」。
RLM大模型:多模态和强化学习范式
千里科技基于阶跃星辰行业一流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底座、领先的强化学习范式,打造了全新的千里智驾RLM大模型。
通过三个阶段的优化,确保模型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多模态通用数据+海量智能辅助驾驶专有数据,让一个模型就能实现深度理解与泛化推理。
千里智驾不仅能看、会懂,还能即时判断。
不只是「看见车和人」,而是看懂「整个驾驶场景」。
同时理解摄像头画面、雷达回波、道路标识、文字信息与时间因素。
多模态底座 × 行业数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聪明
从「规则+物理认知」升级为「场景认知」:能识别极端天气、路牌文字与限时、临时施工、风险地带,甚至在无导航的复杂园区/停车场中自主寻路。
一句话,万物皆可识别,即使是罕见物体也不慌,对异型卡车等长尾场景,照样精准识别与评估风险。
更安全:从「辅助人眼」到「超越人眼」
千里智驾不断提升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含模量」,目的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为了更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千里智驾在感知系统、自防御驾驶系统、避障系统上精心打磨。
目前,市场上智能辅助驾驶感知方案普遍以激光雷达或摄像头为主,容易受到雨雪大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从而削弱感知效果。
在传感器等硬件方面,千里智驾搭载6D多维透视感知系统,突破人类盲区,实现全程护航。
他们多模态协同:摄像头 + 激光雷达 + 4D成像毫米波等异构传感器深度融合,形成周身一体的感知网络。
只有更全面、更真实、更实时的数据,AI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世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才能达到超越「人眼」的感知力。
独创的「数据融合与盲区穿透」算法,实现全覆盖检测,在雨雪雾、强逆光、夜间等场景识别潜在风险,并触发微避让策略。
通过软硬协同,千里智驾把安全性提升到了新层次:从「辅助人眼」到「超越人眼」,从「看见危险」到「预见危险」。
基于多模态感知 + 动态场景推演,千里智驾系统可以毫秒级预判路口「鬼探头」、学校区域突发情况、连续弯道隐患等。
比如,看到隔壁车突然急刹,系统就像老司机一样,能推断出侧向可能有横穿行人或者车辆,提前做到减速和制动。
千里智驾不止是防御性驾驶,而是「全感知防御」智能辅助驾驶。
关键时刻,全域AES智慧避障系统既会刹也会躲,还能在极短时间内「二次反应」,多次避让。
自动制动系统AEB+自动紧急避让AES双系统联动,千里智驾在全速度域内智能选择:刹车、避让,或边刹边让。
不止是突破此前两个系统各行其是的局限,风险未解除时,千里智驾支持二次/多次避障,直到安全脱困。
面向真实道路,系统可避让通用障碍物。
不仅是规定的标准场景,还延伸到很多非标准场景,从而在更复杂的通用场景,驾驶更安全。
在感知、决策、控制三方面,千里智驾提供更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更丝滑:模仿资深老司机
在满足安全的基本需求外,千里智驾更进一步,提供更丝滑的「老司机」级驾驶体验。
新手司机开车「猛刹猛打」,顿挫感十足。
而千里智驾的「仿生控车」,不急不抖不犹豫,开得就像个「老手」。
在面对突发的复杂驾驶场景时,千里智驾通过AI的感知和推理快速进行决策,迅速选择最正确的方式通过复杂路段。
千里智驾不靠逐场景规则堆砌,而是采集大量的优质老司机的驾驶行为数据,让模型学习「老司机」如何去转向、如何控制。
为了减少顿挫感,千里智驾突破「横纵解耦」的范式缺陷。
通过从传感器信息到驾驶轨迹「直出直用」的新框架,千里智驾深度模拟人类司机的综合判断逻辑与操控艺术。
通过横(转向)纵(刹车)一体协同控制技术,千里智驾模拟出了老司机的「手感」——
实现了转向与加减速的同步配合,彻底告别传统智驾「机械式」的急刹顿挫;在复杂路况下都能灵活绕障、从容变道。
千里智驾还有一项黑科技——长短时序时空优化。
通过长短时序时空优化,让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突破「单点瞬时」规划,并且能够构建驾驶的「上帝视角」,实现了高效率的通行和路径规划。
此外,千里智能辅助驾驶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还实现了真正的城市NOA懒人模式。
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通过实时道路生成与理解,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无感贯通驾驶。
用户只需设定目的地,系统就能自主应对传统智能辅助驾驶无法处理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如窄路、无标线路段、临时施工区、地下停车场等长尾场景。
即使在导航信号弱甚至完全失灵的地方,车辆也能「看清」道路边界和障碍物, 真正做到「无图也能开,有路就能走」。
在千里智驾所有这些技术的加持下,都是提前让「我们体验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
对AI的信心
关于智能辅助驾驶,关于未来,我们和千里智驾的技术专家有过一次交流。
在讨论中有两个关键词一直出现,一个依然是「含模量」,另一个对AI的信心。
未来智能辅助驾驶中「含模量」为何会越来越高?
技术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从英伟达在具身智能的芯片平台更迭来窥见一二。
Orin系列芯片是英伟达在具身智能、嵌入式AI和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SoC平台。
而最新的Thor系列是Orin 的继任者。
两者除了制程工艺的差别以外,最新的Thor系列家族更好的支持了大模型,比如对于混合精度模型的部署。
这本质上反应了一个现象,不论是英伟达还是整个行业都意识到自动驾驶的「代码量」是在不断压缩的,他们在提前为「模型化」趋势做准备。
为什么代码量能够压缩?
因为端到端架构相比传统的规则模型,具有更强的泛化性,不需要穷举所有规则。
这个趋势也印证了千里科技的董事长印奇在一次采访中所说:
我们希望的智能辅助驾驶是「脑子聪明」,而非「背题背得多」。
千里智驾的技术专家还首次向我们透露一个内部数据,那就是现在端到端的代码行数,几乎变成过去传统规则方案的十分之一。
因此,「含模量」的提升成为一种必然。
当智能辅助驾驶的「含模量」不断上升,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个问题,未来的智能辅助驾驶会不会只用一套模型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千里智驾的判断
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是目前公开最坚持「纯视觉」,并且强调用大模型和端到端设计路线的公司之一。
分析认为,特斯拉的「纯视觉赌注」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用更廉价的摄像头阵列、极大规模的数据、大模型和优化策略,来替代(从成本/量产/普及角度看)那些昂贵或复杂的传感器(LiDAR / Radar)。
但这种「含模量」100%的方案存在局限,无法100%确保安全。
在一些极端条件、稀有场景下,比如在雪/浓雾/夜间/强光/遮挡/坏天气/传感器遮挡等条件下,「含模量」100%的方案可能会出现问题。
千里智驾告诉我们,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
最终一定是AI和规则两者并存,但是含模量会越变越高,这也是我们坚信的技术趋势。
他们判断未来的含模量可能会达到99.9%:
因为再高的模型能力仍可能在极端长尾场景中失效,因此需要0.1%的规则兜底,确保安全冗余。
这样做工程复用的成本越来越低,但规则依旧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依旧还需要很强的规则去约束模型、为安全兜底。
千里智驾表示「AI+车≠车+AI」,他们更多的是从AI出发,从「AI+」行业趋势出发。
相比一年前,现在他们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信心有了巨大提升。
这种信心来源于AI本身的快速进步和行业环境的成熟。
从外界环境上看,大众和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认知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过去,测试多在标准场地内进行(比如测试假人);而现在,行业已经开始挑战更困难、甚至非标准的复杂场景。
这说明技术已经到了一个更实用的阶段,测试方法也更严苛。
今年,相关部门公开征求「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这意味着行业有了更明确的法规尺度和量化标准,不再只是空谈「谁更聪明」,而是可以像考试一样进行客观比较。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领先企业也纷纷加快战略落地和业务拓展,以顺应趋势、抢占先机。
千里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仿佛按下「快进键」,已完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领域的全面业务布局。
这种从战略到落地的高效执行,体现了独有的「千里速度」。
根据计划,千里科技将携手合作伙伴,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的Robotaxi运营服务,在单一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Robotaxi,跨越商业化门槛,赢取行业入场券。
就像印奇所说,「AI+车」将真正的融合在一起,AI将融化在汽车中,而未来的汽车一定是一个AI超级智能体。
而在「AI+车」外,千里科技更大的愿景是:从车出发,将AI融入物理世界。
汽车之外,更大的愿景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现在是一家AI公司。」
特斯拉先后布局了具身智能机器人Optimus、推理芯片、AI算法以及评估基础设施等。
在布局上,千里科技已经集齐了产业、技术、市场的闭环资源,构建了全产业链朋友圈包括基础大模型公司、头部汽车品牌市场、芯片算力层等生态资源。
在AI+的战略框架下,千里科技在汽车之外,还将继续探索机器人等更多终端的可能性。
正如印奇所言,
无论是科研、商业还是组织系统,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解决问题,而在于发现问题。
在他看来,AI最终要面对的,是复杂世界的真实任务——不是沉浸于虚拟幻境,而是扎根于对物理世界的理解、改造与优化。
人类的终极选择是与AI共塑一个更高效、更可信的现实世界。
9月28日,在千里科技新品牌发布会上,印奇在现场阐述了未来的「千里计划」(AFARI AI Plan)。
这个计划也几乎是AI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人们常常想象未来的AI是什么样子,印奇给出了千里科技的答案:
「One Brain,One OS,One Agent」
这也是千里科技最新英文品牌名AFARI的含义,AI+FAR,携AI,行至远!
在这一未来愿景中,家庭、出行、零售、工厂等各类场景都将接入智能终端,为人类提供舒适、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所有的体验背后均由「One Brain,One OS,One Agent」的体系支撑。
这是千里科技对智能未来的理解,也是业界少有的对AI+未来生活的完整勾勒。
而在AI之上,印奇在最后还提到了新品牌名称AFARI的另一层含义:A Far I。
印奇在最后引用《一代宗师》的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但他认为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而AI,正在帮助印奇,帮助千里科技遇见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自己。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