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两次临阵脱逃的方伯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8:20 1

摘要:方伯谦第一次临阵脱逃是在丰岛海战,这是中日海军之间的第一次遭遇战。丰岛海战中,中方有两艘战舰,分别是巡洋舰“济远”和一艘较小的鱼雷巡洋舰“广乙”,而日方有三艘巡洋舰。日军实力占优。

在北洋水师中有一个叫做方伯谦的人,是巡洋舰济远号的管带,也就是舰长。

方伯谦第一次临阵脱逃是在丰岛海战,这是中日海军之间的第一次遭遇战。丰岛海战中,中方有两艘战舰,分别是巡洋舰“济远”和一艘较小的鱼雷巡洋舰“广乙”,而日方有三艘巡洋舰。日军实力占优。

在日军不宣而战向中方军舰率先开炮之后,较小的广乙舰当即冲入三艘日舰之中,试图用鱼雷攻击敌舰。此时吨位较大的济远舰不但不来帮忙,反而趁着广乙舰造成的混乱开足马力逃离了战场。广乙舰在日方三艘军舰的夹击之下,很快被重创,为避免沉没,只得向海岸开去主动搁浅。

日军三舰重新编队之后,开始追击济远号。方伯谦吓得连忙在船上挂出了白旗和日本海军旗,以示投降。(也不知道方伯谦为什么能在船上找到日本海军旗?)

根据国际投降规则,日舰命令济远号停船,但方伯谦丝毫不肯减速,继续向西方高速逃跑。于是日舰一边追击一边开炮,济远号慌乱中回击了几发炮弹,但绝不肯减速。最后,由于日军需要俘获中方的两艘运输船,所以停止了追击。

是的,济远号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中方的两艘运兵船,但方伯谦完全不管不顾两艘孤零零的运兵船,自己第一时间逃跑,导致中方两艘运兵船一艘被击沉,一艘被俘获。

日本人绘制的《朝鲜丰岛海战之图》

方伯谦虽然打仗的胆子很小,但汇报的胆子却很大。在丰岛海战结束后,立刻向北洋大臣李鸿章直接进行了汇报。他在汇报中是怎么说的呢?汇报的大意如下:

“海战当日,多艘日本军舰率先对我方开炮,济远舰竭力拒敌,鏖战四个小时。济远舰中弹三四百发,士兵阵亡十三人,受伤二十七人,但同时也给日舰造成了很大伤亡。”

明明是第一时间逃离战场,但方伯谦就敢说自己与日军鏖战四个小时。

除此之外,方伯谦又在济远舰的航海日志中编造了更多的战斗细节。

方伯谦在航海日记写道,日舰一开炮,广乙舰就”自行驶去”。明明自己才是临阵脱逃的那个,方伯谦却在这里污蔑广乙舰逃跑,大概是估计广乙舰已经被日本人击沉,死无对证,随便自己怎么说都可以。

然后他还在记录道,在与日本海军的战斗中,济远舰对日舰连开四炮,“皆中其要害”,并且当场炸死了日军提督以及官兵几十人。这里的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比如丁汝昌就是北洋水师的提督。

炸死对方海军司令的战绩也敢胡编乱造,如果生在现代,方伯谦应该是一个非常擅长做汇报PPT的人。

航海日记里还写到,日舰受创后,挂上了大清国的龙旗以示投降,然后就逃跑了。可惜济远舰的船舵机已坏,没法追击,只好回到了威海。方伯谦把自己挂日本军旗逃命的情节改到了日本人身上,同时又以船舵机已坏为借口,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击沉日舰。

朝廷看了方伯谦的报告之后,觉得虽然丰岛一战我方损失了三艘船,但济远以少敌多,鏖战之下获得了击伤日舰一艘、击毙日军提督的重大战果,日舰甚至挂上了大清国的国旗逃窜,可谓是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应该受到嘉奖。

此时的李鸿章其实已经察觉到方伯谦的战报里疑点重重,因为日本方面并没有传来提督阵亡的消息。但由于此时朝廷中众多言官都在弹劾李鸿章胆怯畏敌,不敢派北洋水师出战。李鸿章自己肯定没有胆量谎报军情,但方伯谦的这份存疑的战报刚好可以用来堵上言官们的嘴,所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没有主动戳破。方伯谦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得到了皇帝的一次嘉奖。

这件事情可能给方伯谦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让他觉得临阵脱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事后在战报里粉饰一下即可。这给他第二次临阵脱逃打下了基础。

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中日双方各10艘主力舰在海上相遇,随即展开决战。战斗打响后,方伯谦指挥的济远舰再次望风而逃。在仓皇逃跑的过程中,济远舰又不小心撞上了己方的扬威舰,最终导致扬威舰沉没。9月18日凌晨3点,提前跑路的济远舰第一个回到了旅顺军港。而天亮后,其他在黄海海战中幸存的军舰才陆续回港。李鸿章在得知济远舰第一个到港之后,已经对方伯谦产生了怀疑,当即发电报询问:

“何以方伯谦先回?”

为了掩饰自己逃跑的事实,方伯谦让人用铁锤把济远舰上的火炮全部砸坏,然后解释说济远舰上的火炮在战斗中都被打坏,不得已才脱离战场。这种蹩脚的伎俩当然很容易就被戳穿了,从战场上归来的官兵一致证实了济远舰临战脱逃的事实。

查明情况后,李鸿章这次不敢假装无视,马上让丁汝昌把方伯谦软禁起来,同时向朝廷请示如何处理。9月23日,也就是黄海海战过后的第六天,朝廷传来圣旨,下令将临阵退缩的方伯谦就地正法。

不可思议的是,被软禁起来的方伯谦此时仍然不把临阵脱逃的行为当一回事,还在跟身边的人说这次估计要被革职了,以后想要官复原职可就难了。直到9月24日清晨被押到刑场,看到两名刽子手,才知道自己要被砍头。在被砍头前,方伯谦还在不服气地问,广甲舰也逃跑了,为什么只杀他的头?

日本人绘制的《于黄海我军大捷图》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李鸿章明明已经怀疑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有逃脱的嫌疑,但却因为国内官场的斗争而不动声色。丰岛海战中搁浅的广乙舰上的官兵在获救后辗转传回了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因此李鸿章在事后肯定已经知道了方伯谦逃跑的事实,但也并没有找借口对方伯谦进行人事调动。

到了黄海决战的时候,济远舰再次望风而逃,广甲舰受其影响也逃离战场,导致中方在战场上一下子少了两艘船。而且济远在逃跑过程又撞沉了扬威舰,导致北洋水师多损失了一艘船。如果李鸿章能够在丰岛之战后及时换人,也许在黄海之战中能给日方造成更大的损失。

来源:十一点半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