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量至上的驱动下,“震惊体”标题与情绪化内容充斥网络空间,不仅污染了信息生态,更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扭曲影响。
在流量至上的驱动下,“震惊体”标题与情绪化内容充斥网络空间,不仅污染了信息生态,更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扭曲影响。
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专项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宣扬恐慌焦虑、挑起网络暴力、过度渲染消极悲观等四类突出问题。
01 平台乱象:从娱乐至死到负面情绪泛滥
近期,国家网信办接连出手,对某小书、某博、某手、UC等平台进行处置处罚,揭开了网络生态治理的序幕。
某小书因在热搜榜单频繁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被约谈。据披露,某小书用户中青少年占比超过30%,其热搜内容直接影响着数千万未成年人的认知体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台一些内容实际上在构建一个脱离现实的“拟态环境”。当“炫富打卡”、“创业神话”等成功学叙事成为主流,不仅加剧了社会焦虑,还可能诱导青少年形成功利化、物质化的价值取向。
某博和某手同样因过多显示“明星生活琐事”而被整治。这些平台的热搜榜都透着娱乐至死的味道,引导着错误的追星观念。
02 算法黑箱:流量驱动下的生态异化
某小书热搜榜单的异化,本质上是算法推荐与商业利益相互勾结的结果。
为了追求用户停留时长和广告收益,某小书将热搜异化为“情绪垃圾桶”——从明星婚变到网红争执,从猎奇事件到争议话题,算法通过强化“争议性”“猎奇性”标签,将大量低质内容推上公共传播平台。
2025年上半年,小红书发起了史上最严虚假内容治理行动,封禁黑灰产账号超1000万个,处置虚假笔记320万篇。然而,算法对内容真实性的过度敏感也误伤了正常创作。
一位演员发布旅游Vlog后,观看量长期为零,虽快速过审但仅自己可见,经过十余个小时的内容优化才恢复正常。此类案例凸显了平台“前中后”全链路治理体系对原创内容的误伤。
03 整治升级:从内容审查到生态治理
此次对网络平台的整治呈现出新的特点——监管部门首次将“热搜管理”纳入平台主体责任考核体系。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平台需在“首页首屏、热搜榜单等重点环节”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严格防范炒作绯闻、丑闻等不良内容。
某小书的处罚,是国家网信办“利剑行动”的典型案例。未来,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相继落地,网络治理将形成 “法律约束+技术标准+行业自律” 的完整闭环。
04 情绪贩卖: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四大乱象
中央网信办此次专项行动明确了四大整治重点:
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包括借影视作品、体育赛事等话题,鼓动“饭圈”粉丝群体恶意拉踩、攻击、谩骂。
部分二次元群体、“喷系少年”组织煽动对立甚至“开盒”,或者教授买卖“开盒”技巧。
宣扬恐慌焦虑情绪,如恶意虚构散布灾情、险情、警情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编造“大师”“专家”等虚假身份,围绕就业、婚恋、教育等领域“贩卖”焦虑带货卖课。
挑起网络暴力戾气,包括策划、演绎打架斗殴、恶意刁难等剧本,宣扬“以暴制暴”。
传播未经处理直接展示的血腥恐怖现场画面,或发布含有虐待动物、自残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刺激图片视频。
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如集中发布、片面鼓吹“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绝对化、消极化论调。
通过炮制所谓热搜词、热门梗、表情包、语录段子等,过度自我矮化或者渲染颓丧消极负面情绪。
05 责任归属:平台必须刀刃向内
网络平台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所有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被纳入依法管理范围。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网络平台责任重大、首当其冲。
各网络平台理应站在理性、正义的一端,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堵塞问题漏洞。自觉做到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扭转“瓜越大越有关注”“越乱流量越猛”不良倾向。
平台需要建立正向的激励体系和内控机制引导员工尽责、平台向善。如今,一些热搜榜单主打情绪导向,美其名曰“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却往往把负面情绪强加给用户。
06 出路何在:算法向善与内容共治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方合人民利益。当每一个算法都浸润伦理,每一个热搜都坚守底线,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
治理“热搜乱象”不必讳言技术,但更要超越技术。一方面应像“清朗”行动要求的那样,将公益内容权重纳入算法设计,对低俗信息实施流量降级。
另一方面需建立算法公示与人工干预机制,让信息分发从“黑箱操作”走向“阳光运行”。唯有将社会效益嵌入商业逻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对公众而言,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应学会与不同观点和谐相处。健康的网络空间不需要“一言不合就开撕”的暴戾之气,不需要“非黑即白”的极端对立。
---
某小书将品牌口号从“你的生活指南”更换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这场品牌升级的背后,是内容平台在治理升级、算法变革与商业化博弈中的多重挑战。
苹果应用商店里,用户对某小书审核机制和平台生态的吐槽几乎“霸屏”。这折射出平台在规则透明与用户沟通之间的巨大落差。
毋庸置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非流量赌场。平台手握信息分发的权力,必须扛起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大旗。
来源:我在长安当牛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