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摘要:快手电商的基因,深植于广袤的下沉市场。这里超过七成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他们对主播的信任,远胜于对品牌的认知。一个“家人们”,一句“老铁”,就能轻易敲开他们的心门和钱包。
编辑:康康
山雨欲来风满楼,快手头上的天空,正乌云密布。
监管的靴子,终究还是落了下来,而且一来就是两只。先是9月20日,北京网信办找上门;紧接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下场开启立案调查。
当快手赖以起家的“老铁,信我”情感叙事碰上了监管的大手,快手上的“老铁们”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快手电商的基因,深植于广袤的下沉市场。这里超过七成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他们对主播的信任,远胜于对品牌的认知。一个“家人们”,一句“老铁”,就能轻易敲开他们的心门和钱包。
在这种独特的生态里,主播的人设就是最大的资产。无论是辛巴还是“嘎子哥”谢孟伟,他们都曾是这个模式的顶级玩家,通过构建强烈的个人魅力和粉丝情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然而,当信任被当成可以无限透支的货币时,异化便开始了。
平台的算法,似乎也成了帮凶。为了维持巨大的流量池,算法长期向低价商品倾斜。这直接导致了“白牌”商品的泛滥,商家为了挤进那个据说曾要求比淘宝低20%以上才能进的推荐池,只能在成本上动歪脑筋。现在虽然有了“价格雷达”,要求比主流平台低1-5%,但积重难返。
恶性循环就此开始。为了利润,商家不得不牺牲质量。比如那些劳保手套,克重在不知不觉中就变轻了。
而更魔幻的案例是那把号称能治疗秃发的“红蓝光育发梳”,有消费者买回家后发现,这压根就是个三无产品。
更离谱的是,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一扫,跳出来的竟然是一把“紫砂壶”。当消费者愤怒地投诉时,发现商家连营业执照都没有。而平台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仅仅是赔偿200元,并附带一个“停止维权”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在默许和纵容。
当信任的堤坝出现裂缝,洪水便一发不可收拾。“嘎子哥”的荒唐剧码更是将这种信任的滥用推向了高潮。他不仅卖过贴牌白酒,还在2023年被曝出卖的手机比其他平台贵。
为了维持人设,他甚至在直播时穿上警服,试图用一种权威符号来掩盖自己商业信誉的崩塌,最终换来的是行政拘留7日和账号封禁的下场。
此外,辛巴的“退网”大戏也同样精彩。他第五次宣布退网,理由是自己的肺功能如同95岁老人,打起了悲情牌。可就在不久前,他自营品牌的卫生巾还被曝出检出致癌物硫脲。
另一位头部主播“太原老葛”,则因涉嫌直播刷单欺诈,让合作商家面临高达六七成的退货率,苦不堪言。
当一个个信任的化身,最终都变成了骗局的代名词,监管的重锤落下,也就成了必然。市场监管总局的立案调查,无异于宣告,那个单靠“刷脸”就能卖货的时代,结束了。
如果说电商生态的崩坏是信任被滥用,那么内容生态的沉沦则是信任被稀释。快手对流量的极度渴望,几乎体现在了其每一个毛孔里。
北京网信办的约谈,就精准地揭开了这块遮羞布。热搜榜本应是社会议题的窗口,却成了明星八卦的自留地。这种对短期、廉价流量的追逐,挤压了真正有价值内容的生存空间,也让用户对平台作为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为了流量,快手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在内容获取上,它似乎也走上了一条捷径。近年来,它因侵权问题官司缠身,成了法庭的常客。
从腾讯的《德云斗笑社》《长相思》,到爱奇艺的《长风渡》,再到被腾讯就《大奉打更人》起诉索赔6000万,一系列的版权纠纷让它付出了天价赔偿。
比如,仅侵害《德云斗笑社》和《长相思》两部作品的著作权,就被判赔了8910万元。而侵害爱奇艺《长风渡》版权,则被强制执行了3300万元。这本质上,就是用牺牲商业和法律层面的信任,去换取眼前的流量数据。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违规-整改-再违规”的剧本,快手似乎演得相当熟练。早在2018年,它就因未成年人发布低俗信息而被约谈。如今,又因为儿童软色情和青少年模式不力等问题被罚。这表明,过往的整改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
反观它的竞争对手,早已开始通过建立多层审核机制和运用AI技术,来提升优质内容的播放时长和用户体验。在内容治理这条赛道上,快手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代差”。当一个平台无法持续提供可信、有价值的内容时,用户的离开也只是时间问题。
信任的空洞化,最终会冷冰冰地反映在财务报表和战略地图上。快手曾经的增长神话,正迎来终结。
回看过去,快手电商的GMV增速一度高达惊人的539.1%,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即便是到了2021年,也还有78.4%的增速。然而,最新的Q2财报显示,这个数字已经骤降至17%。火箭的燃料,显然快要耗尽了。
尽管总营收增速还有23.1%,看起来还不错,但电商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其增长率已然见顶。更尴尬的是,在GMV的绝对规模上,快手与淘天、拼多多、抖音这些巨头相比,依旧只是个“零头”。
信任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其商业变现效率的低下。快手电商的货币化率,也就是平台的抽佣率,大约只有1.5%。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抖音是9%,拼多多是4.5%,淘天集团也有3.77%。快手的电商业务,至今仍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如今,监管风暴更是雪上加霜。有消息称,部分商家已经开始动摇,计划在双十一这个关键节点,削减30%的快手预算,转而投向抖音和天猫。信任危机,已经从C端消费者传导到了B端商家。
核心业务的信任根基动摇,寻找新的增长点便成了当务之急。然而,尽管快手努力自救,但这些更像是在一栋地基已经松动的建筑上进行裱糊工作。
根本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告别了那个草莽时代后,重建一个截然不同的信任体系。
快手今天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其底层商业逻辑——“老铁经济”的必然崩塌。
这场风暴,对快手来说是切肤之痛,或许也是一次重生的契机。它清晰地宣告,短视频行业的上半场,那个依赖流量红利和圈层信任就能躺赢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半场的竞争,将是关于合规能力、生态健康度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比拼。
快手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完成一次彻底的蜕变。告别那个模糊的、靠人情维系的“江湖”,真正走进一个透明的、有规则约束的“市场”。这不仅是监管的要求,也是它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来源:采风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