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循环经济生金——探访顺庆区人大代表董文斌与他的“鱼菜共生”生态农业创新实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4:55 1

摘要: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街道的田野间,渔耕源农场正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内,四套大型“鱼菜共生”系统有序运转,24个鱼池与128个蔬菜槽通过管网相连,养殖鱼池中鲈鱼、银鳕鱼等10余种鱼类悠然游动,水上浮床上生菜、

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街道的田野间,渔耕源农场正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内,四套大型“鱼菜共生”系统有序运转,24个鱼池与128个蔬菜槽通过管网相连,养殖鱼池中鲈鱼、银鳕鱼等10余种鱼类悠然游动,水上浮床上生菜、茄子等20余种蔬菜青翠欲滴,采摘园内葡萄、李子等10余种水果果香飘溢——这是市区人大代表、农业企业家董文斌打造的“鱼菜共生”种养循环示范基地,一个展现现代农业科技魅力的生态样板。

创新农业模式:对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的双重考量

2008年,为照顾病重的父亲,董文斌毅然辞去酒店高管工作,返乡投身农业。在首次跨界创业受挫、二次创业逐步探索的基础上,他深刻认识到当前传统农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从而致力于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2020年,作为顺庆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斌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率先引进“鱼菜共生”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不仅使氮磷利用率提升至100%,节约用地65%、每年节水95%,而且让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增加——养鱼密度为普通土塘养殖的30倍,蔬菜产量为传统种植的1.5倍,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果摘、有菜采、有鱼吃”的持续供应。谈及创新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初衷,董文斌坦言主要有两大考虑:“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号召,系统减少农业对外部环境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风险,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高效利用;二是契合顺庆区提出的‘都市农业、锦绣满园’发展定位,当下农旅融合具有广阔的前景,我看好这条路子!”

拥抱数字时代:由田间地头到网络直播的华丽转身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浪潮中,董文斌不仅深耕生态农业技术,同时主动拥抱数字时代,用这个手机“新农具”、数据这个“新农资”、直播这个“新农活”,积极开辟拓宽产销新渠道——2021年以来,董文斌率先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农产品电商营销,开设“渔耕源”抖音账号,累计发布短视频700余条,举办“鱼菜共生”线上科普课堂,展示生态种植全过程;邀请农业专家连线讲解农产品营养价值;组织“园区开放日”“亲子采摘”等专场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实行“园区直采+直播带货+冷链配送”一体化供应链营销,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占总营收45%。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媒体方式,成功打造“渔耕源”“果城青山湖”两个知名农产品品牌,计划今年正式入驻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推广销售,让顺庆优质农产品走出四川、享誉全国。

强化科技赋能:自生产实践到教研领域的成功蜕变

2024年4月,董文斌的渔耕源农场与四川省水产学校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南充市农科院共同创建“科技小院”“科技示范基地”,标志着该项目从生产实践向科研教育领域延伸——设立“鱼菜共生”系统优化实验室,开展品种适应性研究;开发标准化生产管理流程,制定地方技术规范;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年培训学员超500人次;成功筛选出8种适宜当地鱼菜共生系统的特色蔬菜品种;优化养殖密度与种植配比,提升系统产出效率30%;建设5G物联网智慧农场,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对于未来发展,董文斌有着清晰规划:持续开发观光农业、研学教育等多元业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拓展高端生鲜市场,进一步扩大“渔耕源”区域农产品品牌消费群体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社会效益:从自主创业到乡村振兴的多赢之路

如今,董文斌已成为当地带动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农业领军人物,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绿色生态、科技赋能的多赢发展之路,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就业带动方面,累计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500余人;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共赢机制,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技术推广方面,成立“董文斌劳模创新工作室”“顺庆区鱼菜共生名家工作室”,成功孵化本地乡村振兴“三农”人才100余名,同时帮助来自全国各地的42名创业人才返乡发展鱼菜共生产业。产业融合方面,积极发展“农业+旅游+教育”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农旅收入占比70%以上,科普教育年接待近10万名中小学生……由于种植技术卓越,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董文斌先后获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渔耕源农场被农业部、农业厅授予“现代青年农村主培育创业孵化基地”。2025年初,农场也被中央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

从酒店高管到农业“头雁”,从单一生产到多元经营,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融合,董文斌用十七年的坚守证明: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而是科技赋能、生态循环、效益多元的新型产业,不仅产出了优质农产品,更孕育着农业现代化的希望种子……

来源:南充人大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