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桂林市民分享那些年坐火车的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4:42 1

摘要:市民翟秀兰的抽屉里整齐排列着20多张火车票,有红色票也有蓝色票。最上面的3张票,是从桂林北站到郑州站的火车票,票面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乘车时间分别是2018年3月、2018年8月和2019年2月。

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根据铁路部门规定,9月30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代。

一张纸质火车票,曾是无数旅行者行囊中最具分量的记忆凭证。桂林一些市民开启“怀旧”模式,拿出精心保存下来的纸质车票,分享车票背后的故事。

翟秀兰收藏的从桂林北站到郑州站的火车票。

市民翟秀兰的抽屉里整齐排列着20多张火车票,有红色票也有蓝色票。最上面的3张票,是从桂林北站到郑州站的火车票,票面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乘车时间分别是2018年3月、2018年8月和2019年2月。

翟秀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硬卧票,像这类从家到学校往返的车票,她留了很多。“每次看到这些车票,就想起那些年奔波的日子。尽管有的车票已经找不到了,但记忆一直在脑海里。”翟秀兰边说边看着那些车票,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心情和经历。

2016年8月,高中毕业的翟秀兰从桂林前往郑州上大学,踏上了去外地求学的旅程。她早上吃完饭就拖着行李箱从小山村去镇上,再花上近两个小时、转两趟公交车到达县客运站;然后乘坐大巴到桂林市区,再转乘一趟公交车到达桂林北站;待她来到桂林北站的候车厅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斜。“K22次,桂林北—郑州,18:48开”,这张车票她珍藏至今。

翟秀兰回忆说,那天的硬卧车厢里混杂着泡面、汗水和香烟的味道。她睡在上铺,夜晚听着铁轨有节奏的咔嚓声,久久不能入睡。对面下铺是一位去武汉探亲的老奶奶。老人见翟秀兰年纪小,特意分给她一个苹果。“当时老奶奶说,我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真了不起。我听后眼睛湿润了,一整晚都没睡,第二天早上休息了一会儿。”翟秀兰说。当列车广播响起“列车即将到达郑州站”时,她看着窗外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离开了家乡。四年大学生活,每个寒暑假,她都要重复这样的旅程。她说:“有时候买不到坐票,就站一夜,累了就坐在行李箱上,靠着车厢壁打盹。”

这些车票见证了一个农村姑娘的求学之路,记录着她从家乡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足迹。如今已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的翟秀兰告诉记者:“我会一直保存这些车票,它们是我青春的见证。”

李聃的手机相册里,存放着一张四张车票叠放的照片。

李聃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4张车票排在一起,这些车票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最后告别的故事。2019年8月27日,在桂林永福县工作的李聃接到奶奶病危的消息,她焦急地打开手机购票软件准备买票,却发现当天从桂林直达北京的票已售罄,连飞机票都买不到了。

“以往回家,都是从永福到桂林,再到北京转车到锦州。”李聃告诉记者,情急之下,她选择了一条曲折的路线,从永福到桂林,从桂林到石家庄,再从石家庄到唐山,最后从唐山到锦州。4张车票,27个小时的疾驰。这是她为见奶奶最后一面所做的努力,也是一次永远留有遗憾的旅程。

李聃告诉记者,旅途中每一趟中转都特别赶,尤其是在石家庄站,到达石家庄站的时间比预计晚了半个小时,她在这个很大且陌生的车站一路狂跑,才赶上了去唐山的车。在唐山站换乘时,她买了水和面包,却一口也吃不下去。当最后一段列车终于驶向锦州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被告知奶奶去世了。

“我一直在车上祈祷,可惜还是没能赶上。”李聃的声音有些哽咽。李聃说,奶奶是最疼她的人,上大学的第一年,奶奶偷偷塞给她卖菜攒下的200元钱当生活费;她来桂林上班的那天,奶奶给她做了锦州特色酱菜。

“我还是回了家,送了奶奶最后一程。”李聃摩挲着手机屏幕上那4张车票的图片说,“这4张车票是我最后一次为奶奶赶回家的见证,我拿去照相馆给车票贴了塑封纸,现在一直放在老家的相册里。它们提醒我,有些爱要及时表达,有些人要珍惜当下。”

刘琪收藏的外出旅游的车票。

刘琪是个旅行爱好者,他的收藏始于高中时代,第一张车票是2012年4月15日从南宁到桂林的车票,那张红色的软纸票,有些许破损,但字迹依旧清晰。

刘琪向记者展示了一沓车票,这些纸片记录着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的足迹。北京、南京、长沙、武汉……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是2014年9月从桂林去广州的票,还是普通的绿皮车。K字头,要坐11个小时。而这张2015年3月去广州的票,已经是D字头的动车了,只要两个多小时。”

2014年底,贵广高铁正式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桂林到广州的时空距离。刘琪还记得2014年那次乘坐绿皮车去广州的经历:车厢里挤满了人,行李架上塞得满满当当,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味道。夜晚经过韶关时,因为老式车厢的空调温度太低,他被冷醒了。2015年坐动车去广州,整洁舒适的车厢,平稳的行驶体验,甚至还有Wi-Fi信号。他说:“就像从一个时代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这些车票不仅记录了他的旅行,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从慢悠悠的绿皮车到风驰电掣的高铁,从窗口排长队买票到手机App一键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方寸车票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些受访者收藏的每一张纸质车票,都是生命中某个重要时刻的见证。虽然纸质车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感,却一直停留在旅客们的心里。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石艳红)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桂林日报社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