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崇禧能被称为“小诸葛”,可见他的军事才能不一般,没有两把刷子,他也不会被称为“小诸葛”?
白崇禧,新桂系军阀领袖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著名军事家。
如果白崇禧不和蒋介石对着干,后来败逃到台湾,也不会被冷落,日子也不会那么凄惨。
白崇禧能被称为“小诸葛”,可见他的军事才能不一般,没有两把刷子,他也不会被称为“小诸葛”?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就连日本也称他为“战神”,无不说明他具有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
那么白崇禧是怎样反对蒋介石的?在抗日战场上,他指挥了那些战斗,日军提起他就害怕?被称为“战胜”?毛主席为什么说他是狡猾阴险?他对中国共产党都做了那些坏事?
白崇禧生于1893年,广西桂林南乡六塘山尾村人。
白崇禧5岁入学,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早去世,他不得不退学。
14岁那年,白崇禧外出求学,在桂林陆中小学就读,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后来被送往保定军官学校就读。
从此以后,白崇禧开始他飞黄腾达之路,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白崇禧毕业后,回到广西,进入广西陆军后,直接升为少尉见习官,同时加入陆军模范营。
初到模范营后,白崇禧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从一个少尉升到连长再到模范营营长。
在消灭旧桂系军阀时,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至尽,“小诸葛”的由来,就是消灭旧桂系军阀得来到的。
1923年5月,孙中山为先统一两广再统一全国的计划,任命白崇禧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
白崇禧和其他指挥将领率领广西八桂子弟与旧桂系军阀展开殊死搏斗。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指挥下,广西旧军阀全部被消灭,白崇禧成为新的桂系军阀首领之一。
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国民革命军代理参谋长,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这时期的白崇禧对蒋介石是唯命是从,鞍前马后,立下不少功劳,并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肯定。
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蒋介石的指示下,白崇禧和蒋介石穿一条裤子,成了蒋介石的杀人工具,到处屠杀共产党人,使共产党人伤亡惨重。
自白崇禧平定广西,协助蒋介石北伐,屠杀共产党人后,自己认为功劳很大,开始漂了,根本没有把蒋介石放在眼里,这让蒋介石十分不爽。
蒋介石曾经暗中计划消灭桂系军阀白崇禧,由于桂系军阀和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军力不差相下,加上白崇禧在广西的威望,蒋介石也不敢冒然行动,这一计划最终成为泡影。
当时,虽然蒋介石统一了中国,真正意义上并没有统一,一些军阀势力,表面上看似归顺于蒋介石,实际各怀鬼胎,内心并没有屈服于他,对蒋介石还是有防备的。
白崇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白崇禧得知蒋介石要讨伐他,反对蒋介石的欲望更加强烈,曾多次联合各地势力讨伐蒋介石让他下台。
组织联合各地军阀者是白崇禧,逼迫蒋介石下台还是白崇禧,他对白崇禧会不恼恨,以后会不秋后算账?
在广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以及各地反对蒋介石者,最后蒋介石不得不下野。
蒋介石曾三次下野,但每次下野,都和白崇禧脱不了干系,这也为他他以后去台湾惨遭暗杀埋下伏笔。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和白崇禧之间的恩怨暂告一段落。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打击侵略者,是义不容辞的事情,白崇禧也不例外,率领桂系子弟,在战场上与日军展开决战。
抗日战争时期,白崇禧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及第五战区司令官,指挥参与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南昌战役、桂南会战等战役。
台儿庄战役,白崇禧辅助李宗仁指挥作战,他亲自战场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了解敌情,在与李宗仁联合指挥下,取得胜利。
在武汉会战中,由于李宗仁枪伤复发,导致右眼失明,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白崇禧奉命任职,奔赴战场指挥作战。
日军集结35万兵力,国民党集结100万兵力,在武汉展开生死决战。
白崇禧率领江北23个军,在大别山一带阻击敌人。
在武汉会战中,中国军人消灭日军近20万余人。其中,白崇禧在江北作战,消灭日军5万余人,击沉日军军舰百余艘,击毁日军飞机百余架。
在桂南会战中,白崇禧亲临炮兵阵地督战,两次收复战略要地昆仑关。
在昆仑关战役中,消灭日军第五师团第四十一、第四十二两个联队及一个炮兵联队。
击毙日军第五师四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伤亡约8000余人。
虽然昆仑关取得大捷,但没有达到蒋介石的战略目的,最后很多指挥官革职查办,降级的降级,白崇禧也不例外,也被降级处分,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抗日战争时期,白崇禧确实功劳不小,值得尊敬和赞扬。
但在解放战争中,白崇禧与蒋介石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一个想除掉桂系军阀,一个想保存实力,双方相互较劲,这也为以后白崇禧逃往台湾惨死埋下伏笔。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长,这也是他一生军旅生涯中最高职位。
内战爆发后,白崇禧奉命东北督战,他在四平一次战役中,挫败林彪的部队。
白崇禧在东北时期,曾拟定一个作战计划,就是全歼林彪的部队,但蒋介石不信任他,最后把他调离东北战场。
如果蒋介石真采取白崇禧的作战计划,那东北野战军就很难打了,东北战局有可能发生戏剧性变化。
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这段时间里,国民党军队伤亡越来越多,战局逐渐逆转。
这时的白崇禧被蒋介石撤掉国防部长一职,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
白崇禧担任“华中剿匪总司令”时,他看到国民党优势正在一步一步的消失。出于战略角度考虑,他提出“守江必守淮”,“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设在蚌埠的建议,结果蒋介石不采纳他的建议,段然拒绝。
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违背蒋介石的命令,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后,蒋介石命令白崇禧的桂系张淦第三兵团驰援黄维兵团,但白崇禧拒绝驰援。
如果驻扎在河南的张淦第三兵团驰援黄维兵团,也不会有被歼灭的危险。
蒋介石在调不动白崇禧的部队后,赶紧从驻扎在鄂西的第二十军、第二十八军抵达汉口时,白崇禧以情报和障碍为借口,阻止通过武汉。
按照白崇禧的意思,我驻守武汉,你们都把兵力掉到淮海战场上,“那武汉怎么办?武汉还要不要了?”这无非是他的借口。
后来,在众多人的斡旋下,才让这些部队顺利通过武汉。
蒋介石将第二军开往南京,先头部队抵达汉口时,白崇禧再次阻挠。
白崇禧三次阻挠蒋介石的部队,这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两个人在电话里大吵一顿。
蒋介石和白崇禧各有各的想法,蒋介石想除掉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而白崇禧明知道蒋介石的阴谋,他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让蒋介石铲除自己的势力。
解放战争临近尾声,白崇禧想做最后捶死挣扎,但在解放军的猛烈进攻下,广西境内的桂系部队全部被歼灭。
现在,白崇禧已经无家可归,自己的老巢被解放军端掉,在大陆生存已经不可能,去台湾他害怕蒋介石整治他,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么去台湾,要么出国。
其实,白崇禧也明白,共产党曾多次争取他,但他拒绝了共产党的争取,留在大陆只有死路一条。
去台湾,白崇禧也不是没有考虑,他和蒋介石一直不和,多次反蒋倒蒋,不听指挥,蒋介石会不记恨他?
蒋介石到台湾后,变请出橄榄枝,让白崇禧到台湾共商大事。对于白崇禧来说绝对是一大好事,但他害怕是蒋介石是个阴谋,他不放心,就派自己的心腹去台湾打探消息,看看蒋介石到底是不是真心让他去台湾的。
他的心腹到达台湾后,确实证实了蒋介石是真心让他去台湾的,白崇禧了解情况后,遍带着家属来到了台湾。
蒋介石说是“共商稍后”其实“劝进”是真。
虽然白崇禧到台湾后,虽然得个一官半职,但没有实权,真正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
在台湾这前几年,白崇禧过得也算可以,蒋介石也没有找他的麻烦,他和自己的妇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再一次国民大会上,逃往台湾湖北的众多军官,要举报白崇禧在武汉驻守时的所作所为。
白崇禧不但克扣军饷,还拥兵自重,不不服从指挥。
据说,白崇禧在武汉时期,克扣军费7万多两黄金,吞没汉口中央银行库存370万两白银。
这一举报,让白崇禧吓了一身冷汗,蒋介石会不会抓住这个借口害了他。
但蒋介石并没有抓住这次借口害了白崇禧,而是把这件事情搁置一边了,白崇禧算是躲过一劫。
其实,蒋介石上台后,整治过反对他的人,唯独白崇禧没有。
不过白崇禧在台湾的一举一动,都被特务监视之中,但话又说回来,他在台湾已经成为光杆司令,也翻不起大浪。
唯一让白崇禧走上绝路的是李宗仁。
1965年,李宗仁夫妇冲破台湾当局阻挠,从美国经瑞士回到祖国大陆,并受到中共领导们的热烈欢迎。
这个时候的白崇禧知道李宗仁回国后,他在台湾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蒋介石肯定会拿他开刀。
果不其然,蒋介石得知李宗仁回到大陆,他把愤怒都加罪于白崇禧身上,命令特务头子毛人凤制裁他。
为什么白崇禧到达台湾后,蒋介石没有暗杀白崇禧?
当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李宗仁在美国,美国高层都知道白崇禧在台湾,如果这个时候杀害白崇禧,蒋介石的名誉扫地。
那个时候,美国高层一直在关注着白崇禧动向,也一直在舆论,所以蒋介石不敢动白崇禧。
自李宗仁回国后,白崇禧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最后蒋介石也没有什么顾虑,就开始对他实施制裁。
暗杀白崇禧的任务,毛人凤交给了部下谷正文,为不留痕迹,避免外界疑为政治谋杀。
谷正文曾几次下手暗杀白崇禧都没有成功,最后把暗杀的希望寄托在白崇禧的贴身护士身上。
自白崇禧的妇人马佩璋去世后,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孤独寂寞,恰好他的护士每天照顾他日常生活,久而久之,两个人慢慢有了感情,就自然而然的住在了一起。
谷正文找到医院一名医生,询问白崇禧的病情,医生说他没有病,需要补补身体就行了。
谷正文对这位医生说:“不管他是病还是补,蒋总统让你多照顾他”。
意思是说,让这位医生多下一些大补的猛药,这位医生按照谷正文的嘱咐,开了一副大剂量药力强的药方。
白崇禧按照医生的嘱咐,把这些药泡到酒里,每天喝一点,他借着药酒的力量,频繁和护士小姐约会。
最后悲剧终于发生了,护士小姐和白崇禧过夜后,第二天,白崇禧赤裸裸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哪位护士早已不知去向。
据说,白崇禧死后,他的身体呈青绿色,不像是自然死亡。
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民党一级上将,俗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开人世了!
来源:永不磨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