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研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新技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4:07 1

摘要:9月27日—28日,2025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多能互补系统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外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多能互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分享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新型动力循环技术高质量发展。

中化新网讯 9月27日—28日,2025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多能互补系统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外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多能互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分享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新型动力循环技术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集团科技创新部副主任徐越在致辞时指出,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能源战略深入推进,煤电机组正在从主力负荷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为了更大规模消纳新能源发电,煤电机组灵活调频调峰需求日益提高,亟待开发更为灵活高效的热力储能及发电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变革性发电技术,其灵活、高效、热电解耦等特点对提升煤电机组性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围绕长时储能作了专题报告,认为随着风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高安全、长时储能技术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抽水蓄能、压缩气体储能、燃料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是长时储能的重要方向,发展前景广阔,但现有技术各有优势、成本较高,尚难充分满足长时储能的需求,亟待通过技术突破与应用布局,为实现长时储能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清洁能源过程实验室主任Christos N. Markides、日本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Richard Smith、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谢永慧、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洁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一帆等,分别就二氧化碳储能相关技术及工程实践作了分享。

“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发展对我国及世界能源电力、动力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中国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立新表示,中国华能集团及所属西安热工院早在2014年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研发团队,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制造和示范应用层面进行技术研发,在攻克关键设计制造技术的基础上,2021年12月建成了全球首座5MW功率等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机组各项运行参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后,热工院又陆续建成了分别用于太阳能光热和四代核电铅铋微堆的国际首台(套)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试验台,完成了从“从0到1”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会议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西安热工院首席专家、清洁低碳热力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智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代表300多人参加。除大会报告外,同期还设立了新型动力循环发电系统及运行控制、二氧化碳等新工质热功转换及透平压缩机、流动传热及换热器、新型储能技术和青年科学家论坛等8个专题活动,搭建了丰富的技术交流平台,吸引近百位与会嘉宾代表分享报告。

据记者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作为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新型动力循环技术,近年来在全球受到广泛关注,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产业化。我国学术和产业界也加快开展技术研究,在理论构建、关键技术、设备制造和试验机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科研成果位居全球前列,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在热力电池、太阳能光热发电、核电、船舶动力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图片由会议主办方提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