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 “千元品质” 的培育钻石,百元就拿下?背后猫腻藏不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3:11 1

摘要:钻石,被誉为“宝石之王”,象征永恒与坚贞。但你知道吗?如今,人工培育钻石逐渐走进市场,而在光芒背后,戒托材质甚至低价假货,也可能暗藏风险。

钻石,被誉为“宝石之王”,象征永恒与坚贞。但你知道吗?如今,人工培育钻石逐渐走进市场,而在光芒背后,戒托材质甚至低价假货,也可能暗藏风险。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电商、直播间培育钻石骗局:正常千元一克拉的培育钻石,被标成 “165 元高品质”“98元2克拉”,实则是0.5元一克拉的合成立方氧化锆,或20元的莫桑石。宣称的925纯银戒托,多是铜合金镀银或致敏镍合金,整枚戒指成本不到3元。

常见钻石:远不止“无色”

提到天然钻石,人们可能更“耳熟”。据天然钻石协会官网,天然钻石是在地下140到190公里处的地幔中形成的,碳原子在地幔中暴露于高温高压之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原子结合成坚硬的晶格结构。然后,强大的火山喷发将这些粗金刚石带上来,嵌入地壳,等待人们的发现。

在大众印象中,钻石往往是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白色宝石。但在专业分类中,钻石的多样性远超想象。

从颜色来看,无色钻石是最为经典的一类。在国际分级中,D–F色级被视为“无色”,稀缺且价格高昂,而大多数钻石带有轻微的黄色或褐色。除此之外,还有稀有的“彩色钻石”,包括黄钻、粉钻、蓝钻、绿钻等。这些天然彩钻因产量极低,常常成为收藏级珠宝,在拍卖会上屡创高价。

▲钻石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图源:珠宝国检NGTC)

从切割形状来看,圆形明亮式切割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展现钻石的火彩。但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椭圆、公主方、枕形、祖母绿、梨形、心形等异形切割也日益流行。

▲形成于极端高温高压下的天然钻石(图源:珠宝国检NGTC)

因此,“钻石”并不是单一形象,它可能是传统的圆形无色钻石,也可能是独特的彩色异形钻石。

人工培育钻石:科技带来的新选择

过去,人们谈论钻石几乎只想到天然宝石。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培育钻石正在悄然改变格局。

与天然钻石的“自然孕育”不同,人工培育钻石则是从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据黄河旋风钻石事业部技术总工李建华介绍,目前人工培育钻石主要通过高温高压法(HPHT)与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两种制造方法培育而成。

金刚石半成品(供图: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培育钻石分会)

其中,高温高压法是较为传统的钻石合成方法之一。以高纯度的石墨为主要原料,和催化剂等材料组装成合成块,随后将合成块放入六面顶压机中,紧接着再调整温度和压力,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的碳原子结构重新排列,形成钻石晶体。

近年来,培育钻石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源于培育钻石自身的多重优势。

相较于天然钻石,培育钻石从成分、外观、物理性质、化学特性、光学性质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且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它也有局限。相较天然钻石,人工培育钻石的保值性较弱,二手市场接受度有限;同时,一些消费者更看重天然钻石的“稀有”与“浪漫”属性。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天然与人工钻石可能会并存,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选购钻石:谨防低价陷阱与材质隐患

在挑选钻石时,消费者更要警惕市场上的低价陷阱。不少电商和直播间售卖的所谓“培育钻石”,价格低至百元一克拉,还附带“鉴定证书”。然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往往是用莫桑石(碳化硅晶体)或立方氧化锆冒充,价值仅为真正培育钻石的百分之一。

另外,很多钻石首饰采用18K金、铂金等作为镶嵌材料,这类金属稳定性高,不易引发问题。但在一些低价首饰中,可能混入含镍或其他劣质合金。镍是常见过敏源,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红疹、瘙痒,甚至诱发接触性皮炎。此外,劣质金属易氧化、变色,久而久之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戒托松动、钻石脱落。

(图源:央视新闻)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不要轻信“百元包邮”的诱惑,以免经济受损,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钻石的光芒,既来自地球亿万年的孕育,也得益于现代科技的突破。天然钻石因稀缺而珍贵,人工培育钻石因亲民与环保而受到青睐。但消费者更应保持理性:既欣赏钻石的美丽,也要认清市场中的陷阱和风险。唯有在专业与诚信的保障下,一枚钻石戒指才能真正成为长久、安全的陪伴。

编辑:段大卫

来源:北京科技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