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价还是23价?两种肺炎疫苗效果大不同,千万别选错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2:30 1

摘要: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发多种侵袭性疾病,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后遗症。

☀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将向您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疾病预防信息等。

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发多种侵袭性疾病,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后遗症。

肺炎球菌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类疾病最有效且经济的手段。

为应对不同人群和病原体血清型的差异,13价肺炎疫苗(PCV13)和23价肺炎疫苗(PPV23)相继问世。了解二者的区别有助于科学选择适合的疫苗。

PCV13与PPV23的区别

疫苗类型

▪PCV13:结合疫苗(Conjugate Vaccine)

▪PPV23:多糖疫苗(Polysaccharide Vaccine)

血清型覆盖范围

PCV13

13种(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这些血清型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病血清型,对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显著。

PPV23

23种(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和33F)其预防范围更广,尤其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更具优势。

生产工艺

PCV13

采用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将荚膜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并吸附于磷酸铝佐剂。该工艺可诱导免疫记忆,免疫效果更持久。

PPV23

以肺炎球菌荚膜多糖为抗原成分,属于多糖疫苗。主要诱导B细胞免疫,无法激活T细胞免疫,免疫记忆较弱。

免疫机制

PCV13

通过结合载体蛋白激活T细胞依赖性免疫应答,产生持久免疫记忆,尤其适合婴幼儿,可提供长期保护。

PPV23

直接使用荚膜多糖抗原,主要激活B细胞,产生T细胞非依赖性免疫应答,无免疫记忆功能,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较快,免疫效果相对较短,保护期通常为5–10年,部分人群需加强接种。

接种建议

01

接种对象

PCV13:适用于6周龄至5岁(6周岁生日前)的婴幼儿和儿童。

PPV23: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以及2岁及以上肺炎球菌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不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02

接种程序

PCV13:? 6周龄至6月龄婴儿:共4剂。基础免疫于2、4、6月龄各接种1剂,加强免疫于12–15月龄接种1剂。首剂最早可于6周龄接种,各剂间隔1–2个月(至少28天)。

? 7月龄至11月龄婴儿:共3剂。首剂与第2剂间隔至少1个月,第3剂于满12月龄后接种,与第2剂间隔至少2个月。

? 12月龄至23月龄幼儿:共2剂,间隔至少2个月。

? 2岁至5岁儿童:接种1剂。

PPV23:常规接种1剂,高风险人群5年后需加强1剂。已接种者一般不推荐再次接种。但对于高危人群(如脾切除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超过5年者、抗体水平显著下降者),建议再次接种。10岁以下患有肾病综合征、脾切除或镰状细胞病的儿童,可间隔3–5年再次接种。

03

人群接种选择

▪ 婴儿(6周龄至6月龄):选择PCV13,按“3+1”程序接种。

▪ 婴儿(7月龄至11月龄):选择PCV13,共接种3剂。

▪ 幼儿(12月龄至23月龄):选择PCV13,共接种2剂。

▪ 2岁至5岁儿童:选择PCV13,接种1剂。

▪ 健康成年人(50岁及以上):选择PPV23,接种1剂。

▪ 2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选择PPV23,常规1剂,5年后加强1剂。

tips

高风险人群包括:

✔ 老年人(≥65岁);

✔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肺病、糖尿病、酒精中毒、肝硬化);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脾切除、脾功能不全、镰状细胞病、何杰金氏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者);

✔ 无症状或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脑脊液漏患者;

✔ 在肺炎球菌高传播或并发症高风险环境中密集居住或工作的人员。

疫苗选择及是否需序贯接种应依据个体情况,并严格遵循疫苗说明书和医务人员建议。预防胜于治疗,及时、科学地接种肺炎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是应对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健康科普

供稿部门:技服中心

撰稿人:周小又

审稿人:张皓明

美编:健促信息中心 黄银凤 张竞文

声明:本文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和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不授权转载

来源:昆明信息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