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有书友留言,说董其昌书法哪里好,实在看不出,还说能否找一些他的代表作来看一下。相信这位书友说的是实话,其实这种想法我在以前也是有过了,并且为此事还发生些不愉快。
文/老鸿
今天有书友留言,说董其昌书法哪里好,实在看不出,还说能否找一些他的代表作来看一下。相信这位书友说的是实话,其实这种想法我在以前也是有过了,并且为此事还发生些不愉快。
年轻人写字多去找相对有个性的,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其实为什么说学习书法也要有一定阅历,从年龄到你的审美的形成,都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年轻时血气方刚,比较有个性、棱角,甚至还会有些叛逆。其实作为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一些性格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都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
其实书法的审美与人极为相似的,年轻时的棱角分明,到中年被生活磨的更圆润了一些,到年纪再大一些,可能会圆滑世故,也可能会圆融通透。细想书法不是也是如此吗,年轻时候都喜欢个性的张扬的,过了那个阶段慢慢的去喜欢一些相对平和一点的,应该说审美的形成和年龄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不过什么事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书家年轻的时候写的非常平和温润,到老年的时候却一改常态,变的粗野、狂躁、怪异的也有不少,就如同人年轻时安静听话又懂事,到老了却突然叛逆了,也是很难让人理解。
对一些书法难以理解,其实和上面我们聊的人的变化是差不多的。为什很多年轻人会喜欢王铎、米芾,却很难喜欢上董其昌,说来说去不还是在个性上。老米、王铎较之老董的书法更具表现力更有个性,也比较有力量感。老董的字则给人一种闲散之感,不但不厚重,而且还给人有轻飘飘的感觉。
当然很多人对老董的书法是有排斥的,不光是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就是到老了估计也不会正看一眼,这可能也是个人的性格喜好的原因。
至于董其昌的书法的高与低,你可以去自己拿起笔临上一段时间,再来说自己的感受也不迟。
今天咱们看董其昌的行书作品《七贤论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实董其昌书法的妙处,在于其用笔之上,有机会临上几个字你就能感受得到。其用笔更多的合理的去使用毛笔的特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性。人的书写看似在控制毛笔,其实人与笔是相互成全合作的关系。在董其昌的用笔当中,你能感受到笔在软弹之间的那种自在活泼,不论是毛笔的收放铺束,其实都是在毛笔自身的特性上展开的。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
若论用笔来讲,董其昌应该是最知笔,最懂笔者。
来源:古风草堂书法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