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西贝因为和罗永浩的事儿,又陷进公关危机里了,这次西贝栽跟头,核心问题其实特明显,自家东西没跟上市场需求,还不肯认,非得嘴硬。
最近西贝因为和罗永浩的事儿,又陷进公关危机里了,这次西贝栽跟头,核心问题其实特明显,自家东西没跟上市场需求,还不肯认,非得嘴硬。
这种态度一出来,消费者能不生气吗?结果就是西贝想救火,却把火越烧越大。
其实不管什么舆情,最后走向从来不是看企业发了多少声明,请了多少名人帮忙说话。
关键是消费者的感受有没有变,大家掏一样的钱,吃着值不值,体验稳不稳?对大家的质疑和不满,企业是不是正面回应,还立刻改?
要是消费者的期待总落不了地,这种信任链条断的次数多了,单次危机就会变成整个品牌的信用透支。
今天咱们就好好复盘下西贝这事儿,再聊聊到底该怎么救。
三个结构性问题藏不住西贝这次越解释越被动,不是偶然,背后藏着三层绕不开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贾国龙在企业里长期一言堂,这直接限制了整个团队的认知。
一家公司的老大要是总把市场反馈当成对自己的误会,而不是消费者不满的信号,那公关路数基本就定死了,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没错,但这两条路都走不通啊。
企业在公众面前嘴硬,消费者只会觉得“你根本不把我当回事”。
而且餐饮行业多特殊啊,消费者用脚投票特别快,今天觉得你不行,转身就去隔壁家吃饭了。
本来想找补回来就难,还非得硬刚,这不是把消费者往外推吗?再看第二个问题,西贝把公关当成了终点,核心问题却压根没解决。
发声明、上热搜、直播回应,这些本来都是手段,目的是让整改更快落地,让消费者早点看到变化。
真正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一条条改好,但西贝倒好,把手段当成了结果。
团队整天琢磨怎么把话说清楚,却不想着怎么把问题解决掉。
比如预制菜和半预制菜的标识,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大家想多些现炒现做的菜,也没见改进,就算用了预制菜,菜品价格也没见调整。
消费者最在意的“性价比低”这个核心问题,从头到尾都没解决,你说消费者能买账吗?第三个问题更致命,西贝总爱跟市场抬杠,还把情绪当成了策略。
企业总容易自我感动,一个劲儿说自己多辛苦、成本多高、多坚持品质,可这些话,根本回答不了消费者“这顿饭值不值”的疑问啊。
舆情里最蠢的做法,就是把企业的委屈当卖点,把用户的质疑当对立面,之前那篇说“七岁孩子哭着喊着还想吃西贝”的文章,一看就知道西贝内部管理有多乱。
而且西贝各个渠道的发声还不统一,贾国龙刚发了认错的文章,公众号就冒出自顾自感动的推文,完全没顾及消费者的情绪。
这就像在说“虽然有人骂我,但还是有人喜欢我”,这不找骂吗?
市场其实给过西贝好几次机会,可每次都被它浪费了,最后变成现在这样众矢之的,也算是意料之中。
杰克·韦尔奇的理念早给了答案想解决西贝的公关问题,其实不用绕远路。
杰克·韦尔奇在《赢》里反复提的三个词,坦诚、直面现实、速度与执行,既是管理学的精髓,也是公关学的关键。
韦尔奇在GE的时候,就把“坦诚是解决问题的必杀技”当成最重要的价值观,企业在危机里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藏着掖着不说实话,或者没完没了地解释。
这两件事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耽误解决问题的时间,直面现实的意思是,公关不是靠嘴说,而是靠手做。
承认问题、补救过失、改正错误,这一套流程得像流水线一样不停运转,做得越久,消费者的信任就越稳。
照着这个思路,西贝其实有不少能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危机发声人的问题,危机期间真不适合让贾国龙亲自出面第一个说话。
换成CFO或者COO来发声会好很多,这样能减少大家对贾国龙的个人情绪,避免品牌受到二次伤害。
毕竟消费者现在对贾国龙的印象已经有点固化了,换个人从运营、整改的角度沟通,更容易让人听进去。
然后是改错这件事,得实打实落地,西贝应该把这次事件里消费者吐槽的问题都列出来,按菜品、价格、服务、环境、支付分好类。
然后针对每个问题定好整改方案,明确哪个时间点要完成什么,谁来负责,怎么验收。
全国门店多,整改难可以理解,但至少得给出备选方案和时间节点吧?
消费者其实没那么难说话,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花合适的钱吃到好吃又健康的菜”,还有对菜品信息有知情权。
就算不能一下子把供应链都改过来,只要态度够真诚,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动作,大家也愿意等。
还有个关键是透明化,价格、成本、制作过程这些,都得公开,预制菜不是不能吃,关键是得告诉消费者吃的是什么,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
可以把大家常点的刚需菜放在菜单显眼位置,之前有争议的菜重新定好量、时间和价格,还得承诺出品稳定。
要是没做到,当场免单或者退差价都可以,这样才显得有诚意,另外,西贝可以把权力再往下放放,让一线员工有更多当场解决问题的权限。
其实西贝以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店长、值班经理都有当场赔付的权力。
现在更应该坚持这个做法,消费者遇到问题能当场解决,比事后再道歉管用多了。
最后才是宣传,而且得是持续的反馈式宣传,西贝每阶段的改进成果,都应该公开出来。
比如哪些城市的门店改了,哪些菜品调整了,供应链有什么变化,都通过媒体告诉消费者。
这看着是反馈,其实是更好的宣传,消费者又不傻,真认错还是假认错,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最后改进得怎么样,值不值这个钱,大家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聊到这,其实能看出来一个关键问题,公关从来都是手段,不是目的,遇到负面舆情,坦诚待人,做实事,改正核心问题,这才是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杰克·韦尔奇在GE的时候一直强调,坦诚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任,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这是双方价值观互相选择的结果,不是靠几句公关话术就能搞定的。
市场特别公平,不会偏向任何一家企业,你把事情做对了,市场自然会给你好结果,你要是总想着耍小聪明,回避问题,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
西贝这次的公关危机,对它自己是个教训,对其他企业也是个提醒。
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得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有问题就改,别嘴硬,这才是长久之道。
毕竟对消费者来说,再多的解释,也不如一顿好吃、划算、放心的饭来得实在。
西贝要是能想通这一点,好好整改,说不定还能赢回大家的信任,要是还执迷不悟,那后续的路恐怕会更难走。
来源:壹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