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43比例的小米YU7合金车模与手写体感谢信一同抵达等车超3个月的用户手中时,这场始于9月20日的"锁单等待用户关怀活动",意外成为新能源汽车营销领域的教科书案例。
当1:43比例的小米YU7合金车模与手写体感谢信一同抵达等车超3个月的用户手中时,这场始于9月20日的"锁单等待用户关怀活动",意外成为新能源汽车营销领域的教科书案例。
据小米CEO雷军在2025年度演讲中透露,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已突破4万台交付量,即便工厂开足马力仍难抵订单热潮。在行业普遍被"续航虚标""智驾夸大"等负面缠绕的当下,小米为何能让用户甘愿等待并持续买单?其背后是"产品硬实力+用户情感化运营"的双重逻辑。
把等待期变成品牌加分项
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不缺"饥饿营销"的争议,但小米将"等车焦虑"转化为"情感连接点"的操作颇具新意。"本以为等车会很烦躁,收到车模时反而觉得被重视。"北京YU7车主李女士的反馈颇具代表性,她展示的感谢信中"每一份等待都是信任的重量"这句话,精准戳中用户心理。据小米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关怀活动覆盖超8000名等待超3个月的锁单用户,129元的合金车模不仅是成本投入,更是对用户耐心的"情绪补偿"。
这种"反向操作"与行业常见的"延期赔偿券"形成鲜明对比。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传统车企多以现金或优惠券打发等待用户,而小米用具有收藏价值的车模和手写感谢信,将功能性补偿升级为情感价值输出。"数据显示,活动推出后小米汽车APP内"等车交流区"的负面情绪帖占比从32%降至11%,主动分享车模的UGC内容增长200%,实现了从"被动安抚"到"主动传播"的转变。
用户的耐心并非凭空而来,产品实力是支撑等待的核心基石。小米YU7 Max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创造的1分43秒384圈速成绩,成为其最硬核的宣传名片——这一成绩不仅超越兰博基尼Urus,更跻身浙赛总榜第62位、SUV细分榜第5名,且是100万以内最速SUV。"我们不搞'参数玄学',而是用公开可查的赛道数据说话。"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成绩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全程视频公开,避免了行业常见的"实验室数据"与实际表现脱节的问题。
交付量的稳步攀升则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信心。雷军在演讲中披露的"超4万台交付"数据,意味着YU7上市首月即进入新能源SUV销量TOP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分析:"当用户看到身边越来越多YU7上路,等待的不确定性会大幅降低。小米通过'赛道成绩+交付数据'的组合拳,构建了扎实的信任壁垒。"这种"先证明实力再获取订单"的路径,与部分车企"先圈钱再补课"的模式形成鲜明反差。
从"卖车"到"经营用户关系"
小米YU7的营销成功,本质是其生态化用户运营思维在汽车领域的延伸。此次关怀活动中,车模并非孤立礼品——用户扫描车模底座二维码可解锁小米汽车APP专属勋章,参与"车主共创计划"。这种"实物+数字权益"的组合,延续了小米手机"米粉文化"的运营逻辑,让汽车用户也融入其生态体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对"用户声音"的快速响应。针对等车用户反馈的"订单进度不透明"问题,小米汽车APP在9月下旬紧急上线"产线直播"功能,用户可实时查看车辆生产状态。"我们把用户的抱怨当作改进的机会。"雷军在演讲中强调的这一理念,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从开放工厂参观日到邀请用户参与车机系统内测,小米将用户从"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
来源:咫尺观察